张永义的介绍
张永义,一个沿海小城里的异乡人,在阅读、写作与冥想中安度光阴,已出版《夜无虚席》、《旷野面纱》、《电影花粉》、《蓝色记忆的年代》、《南宋风雅词笺》、《生死欲念》、《沉睡之书》等多部作品。此外,著有长篇小说《破冰船——时光的碎片》、《三色堇——告别的年代》,随笔集《反复读者》,以及《冷红词》、《蔷薇词话》等。
张永义的介绍
张永义,男,汉族,甘肃省合水县人,195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日本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2001年10月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结业。现任兰州理工大学纪委委员、外国语学院书记兼副院长,兰州理工大学日本语本科专业学科带头人。1985年1月至3月在日本国胜利公司培训学习,1985年9月至10月在日本国东亚学院访问学习,1986年6月至12月在日本国林内公司培训学习,1994年9月至12月在日本国国际日语研究中心学习,2001年9月至12月在日本国国际日语研究中心学习,2007年3月至4月在日本秋田、大阪等地考察学习。从教以来先后任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0年1月至今,历任兰州理工大学外语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外语教学部书记兼副主任,外国语系书记兼副主任,兰州理工大学纪委委员、外国语学院书记兼副院长。自1994年12月至今担任甘肃省高教系列高级职务外语学科组委员,甘肃省翻译系列高级职务评委会委员,甘肃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张永生的成就及荣誉
张永生设计制做的玉器作品也曾多次获得优秀奖项;1987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第七届旅游产品展销会上又获得优秀奖,1988年在深圳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多项奖项1989年中国轻工业部组织了三千多家玉雕厂在天津举办的全国玉雕同行百花奖评比大会上获奖,名列前茅获得第五名;1990年在济南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品展销会上获得铜牌。中国十大策划师黄鹏人先生在观看了张永生艺术作品后说:“我读中国绘画史,每每有一种遗憾:就是中华博大精深有着文化内函的绘画从创始起就没有产生过巨构佳作,可以说张永生的作品鹤立鸡群,开创了绘画全新的新篇章,而且从张永生的作品中深深的领悟到他的作品宣传和启迪了绿色环保、天地人和,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的那种大爱无疆的精神。”2010年8月8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华之魂先锋人物表彰大会上荣获“2010中华之魂杰出艺术成就奖”。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0年8月,张永生的书法作品《长征颂》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珍藏,仪仗队官兵在8月9日,特邀书法家张永生入营为官兵联谊,三军仪仗队还特意安排了仪式,请张永生老师检阅。张永生用其独家创新的“连书四体字”书写的该唐诗,亮相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后,立刻吸引参观者驻足观赏,堪称一绝。观众中不少行家表示,该作品能将行、篆、隶、草和谐地融于一体,实属不易。当日,张永生的画作《山野骨红》、《觅食图》、《灵性图》、《春意浓》、《寒春玉兰》、《富贵白头》等同时被2010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收入展示。
张永生的主要贡献
为取得提锂扩大试验、优化试验等国家科技攻关创新成果和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实施作出关键性重要贡献:1)通过盐田法将有工业意义固相混盐的Li2CO3品位由3%增至5%(最高品位达9%),收获5%品位富锂混盐55吨,取得了盐田技术的重大突破;2)首次完成扎布耶盐湖春季卤水在15℃低温下的室内等温蒸发实验;3)负责完成扎布耶盐湖矿床勘探贫水期取样、南湖14万m2半工业试验盐田的设计和修建工作 ;4)在扎布耶盐湖现场制成第一个规格为40m×40m×3m的半工业试验集热沉锂太阳池,此法于当年直接收获品位高达80% 的锂盐粗精矿32吨,实现了提锂结晶工艺的重大突破;5)曾任国家提锂产业化示范工程扎布耶基地副指挥长、指挥长,现场主持实施锂矿生产线六大配套设施(制卤、输卤、结晶、排卤、选矿、生活办公等)建设(设计产能为7128t/a品位75%锂盐粗精矿),此系我国盐湖提锂首条生产线,已于2004年9月全线建成投产。该同志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3,排名第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02,排名第二)、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优秀成果奖1项(2001,第二完成人)、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03,排名第六);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24篇、专著1本(合著),完成科研成果报告6项(其中4项为第一编写人、2项为第二编写人)。
张永的研究方向
主攻方向:先心病、瓣膜病和冠心病的腔镜下手术治疗。科研1. 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研究2.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研究3. 冠状动脉搭桥移植材料和取材方法的研究4. 重症冠状动脉搭桥的心肌保护的研究5. 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在冠脉三支病变全血管化中的应用研究6. 全胸腔镜手术在冠状动脉完全性在血管化中的可行性研究7. 常规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结合点和对比性研究8. 胸腔镜技术在心脏外科的应用及其前景系列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