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道的介绍
黄宗道,土壤农业化学家,著名橡胶栽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研究天然橡胶栽培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天然橡胶树在我国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作出卓越的贡献,从而突破了西方权威学者认为北纬15度以北是不宜植胶“禁区”论断;对合理开发利用华南热带地区自然资源、发展我国橡胶界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也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黄宗道的人物生平
黄宗道于1921年2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县。青年时代,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和学校里的“农业是立国之本”,“民以食为天”等古训的教育,尤其是目睹当时腐败的中国,农民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灾荒之年,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的凄惨情景,深感发展农业的重要,因此立志学农。1939年考入金陵大学农艺系土壤专业学习。1945年1月在金陵大学农学院土壤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后,在南京农学院任讲师。1953年,党中央号召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巩固国防和发展经济,他毅然从南京调到广州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他和从全国各地调集而来的农林专家一道,开始从事一项重要而艰巨的特殊任务:研究巴西橡胶树,大力发展新中国的天然橡胶事业。从此,黄宗道与橡胶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占学的个人介绍
孙占学教授,放射性水文地质专家,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主任。1982年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1988年获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放射性水文地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1-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构造地质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2年起在东华理工大学任教至今。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实验与实习指导工作。先后讲授过地球科学概论、水文地质学基础、铀水文地球化学、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水文地球化学等多门本科生课程,以及铀矿地浸工艺、核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同位素水文学等研究生课程,参加了普通地质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铀矿地质等野外教学实习工作,具有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研究工作涉及铀矿床学、铀水文地球化学、地热学、铀矿地浸开采、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先后承担和参加2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包括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核能开发项目以及有关部委和石油公司的项目。曾先后获省部级科技二、三等奖4项。在教学科研方面,他已培养硕士15名、联合培养博士3名。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