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课本有哪些?
一、七年级上册:1、《朝花夕拾》:鲁迅著,收录10篇回忆性散文,主要写了童年的生活经历。2、《西游记》:吴承恩著,以玄奘取经的史实为蓝本,加以想象,创作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二、七年级下册:1、《骆驼祥子》:老舍著,写了人力车夫祥子几番得失车子,最后被现实打败,从一个单纯善良的年轻人变为好吃懒做、偷奸耍滑的行尸走肉之人。2、《海底两万里》:凡尔纳著,科幻类图书,尼摩船长乘坐潜艇在海底探险的故事。三、八年级上册:1、《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著,作为美国记者,在战争年代亲身到达红色革命根据地,采访了众多红军领袖,向世人展示了最真实的红军面貌。2、《昆虫记》:法布尔著,作者用观察法探究小昆虫的生活,以朋友的角度和昆虫相处,向读者展示了有趣的昆虫世界。四、八年级下册:1、《傅雷家书》:傅雷著,作为翻译家、教育家,他以书信的方式,在生活、艺术、理想信念方面,和孩子进行了亲切的交流,给孩子最真切的鼓励和祝愿。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努力奋斗、为国效力、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依然坚持创作的故事。五、九年级上册:1、《艾青诗选》:艾青著,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2、《水浒传》:施耐庵著,写了108位好汉聚义梁山泊,替天行道、反抗压迫的故事,表现了“官逼民反”的思想。六、九年级下册:1、《儒林外史》:吴敬梓著,全书没有固定的主人公,写了封建社会下读书人的悲哀、堕落历程。2、《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著,写了一个相貌平庸却内心强大的女子,经历了各种坎坷,始终追求平等的人格和爱情。
初中语文课文的小说应该怎么讲解呢?
其实可以按照小说的脉络来分析讲解。
每一篇小说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背景介绍。不管怎么样,小说都是试图通过对一个故事的叙述,来表达一种思想。初读之后概括中心思想,小说要表达什么。然后梳理脉络,找到串联起故事的主要线索,例如小说《飘》中,线索人物是主角郝思嘉,中心思想是塑造一个丰满的独立坚强,在困境中努力挣扎求存的女性形象。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郝思嘉既是主角又是线索人物。当然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线索人物,也不是所有的线索人物都是小说主角。如《祥林嫂》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而主角却是祥林嫂。因其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要通过塑造祥林嫂这样一个悲情的保守旧中国封建礼教迫害的麻木的女性形象,借以表达作者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情怀。还有的小说是以事物为线索,如鲁迅的《药》。此文中“药”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小说中的实物,拿来治肺结核的人血馒头,一则是拯救旧中国的药,即辛亥革命,因为文中,人血馒头上的血是被砍头的辛亥革命者,暗喻辛亥革命并不能拯救旧中国。全文由“药”作为线索串联,求药,吃药,吃过药病没好,死掉。
这是找到线索,之后是找主人公,主人公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载体,是全文的中心,全文所有配角,情节,细节,背景,环境等等都是为了主人公而服务的。
之后根据线索将全文划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阶段,逐个分析。
最后细致的讲解文中所有的技巧,可以从配角、环境、背景、细节、情节等几个方面来讲解技巧。因为行文目的是表达中心思想,思想的载体是主人公,之前所提到的都是侧面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方式,还有正面描写。文章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有目的的。配角可以是正衬,反衬,推动情节发展等,环境可以是以乐景衬哀情,可以是反映人物心情,营造气氛等。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一场紧似一场的大雪就暗示了坏人对林教头的迫害越来越严重,步步紧逼,将全文气氛推向高潮。又如《药》中那个老汉买人血馒头的时候,天是黑的,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既营造了黑暗恐怖的气氛,反映人物绝望害怕的心情,又暗示,当时旧中国的黑暗。
最后在从头到尾看一遍,做下总结,形成对一篇小说整体完整立体的印象,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小说想到了什么,自己对小说中人物的看法,对作品的租到理解,最好不拘一格,答案自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散思维,还有他们的理解能力。
如果这些还不够具体,请把你要讲的小说发上来。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内容有哪些
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初一语文上册课本目录及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目录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必背古诗文 1.《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