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

时间:2025-04-06 14:21:36编辑:分享君

太极拳的推手技巧

太极拳的推手技巧   打太极拳能够让人们身心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太极拳的推手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太极拳的推手技巧   一是“接劲”:   二人轻轻双搭手,接点与脚相连,劲到脚下,要领是周身一家有棚劲,二力相等相黏,不顶不丢,全身五弓合一,内外合一,周身处处进入“战备”状态,但一定不是紧张僵硬,而是松柔有弹性,以静待动,静听对方消息。一有对方动的信息,立即随人而动。   二是“随引”:   对方如在一个点上出劲,我就随对方力的方向而走,注意是被推而随着走,不是主动走,但也不是完全被动,是被动中有主动,但这个主动不是乱动,一是主动随对方力走,二是主动给对方一点劲,这一点劲一定比对方力小,这就是黏劲,是黏着对方一同走。是与对方合成一体的“随”,这叫黏走,所以古人称之“走就是黏,黏就是走”,在黏走中适当给对方一点劲,就是“引”,让对方感到有东西可推,对方才能继续推进。引的目的是让对方身体向我倾斜使其后脚跟离地,叫拔根。   三是“转化”:   黏着对方,引其前进,但不能完全按对方力的方向引进,否则,引进落实,推中我的重心。在引的.过程中要稍微改变对方力的方向,让其偏离我的重心,而控制对方重心,这叫转化(也可叫拿)。转化的具体方法是,当对方拔根站立不稳时,随对方的推力而后收一侧胯,另一侧胯要有向前之意,同时转身,通过转把对方来力化掉,解除对我重心的威胁。 ;


太极推手小诀窍

太极推手小诀窍   太极拳推手的技巧千变万化,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太极推手小诀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放平心态   推手练功,不可争胜负、不可论输赢。切磋研究,旨在求理求法,互相取长补短。推手练功,放平心态为首要。   2.放下架子   不可心高气傲,小觑他人,不可自诩了得,藐视同道。应虚怀若谷,放下架子,平等待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求自己有所进步,不断提高。   3.放下面子   推手练功,虽不争胜负、不计输赢,然“懂劲”有高低之分,技艺有巧妙之别。若艺不如人,务须心态良好,放下面子,视能者为师,虚心向他人学习。   4.放弃力量   推手练功,务须明晓“意气君来骨肉臣”、“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用心,用意,用气,用神,而不可崇尚力量。    5.放弃招法   招乃局部技能,势为整体变化。推手练功,务须弃招求势、舍招用势,勿求局部应用,而求内外合一、周身一家之整体变通之道。太极拳十三势,势势存心揆用意,吾辈深悟之。    6.放弃常规观念   用力乃人之本能,偏偏不可用力,求胜是人之天性,偏偏不可求胜,用招是自然固有,偏偏反对用招古训先下手为强,偏偏要以静待动。推手练功,需放弃常规观念,树立逆向思维。不是加工先天本能,而是改造先天固有,此对步入太极拳道至关重要。    7.放弃自我想象,落实拳理拳法   推手练功必须按照经论,循理求真,修持操作必须循规蹈矩,遵规行事。不可自我想象任意而为,若违规悖理则枉费功夫。    8.放弃急躁情绪,树立长久观念   推手练功“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须久久为功、长期修炼,不可急躁,贵在有恒。 ;


太极推手是什么

太极推手是什么   太极推手是什么,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对于太极拳的了解比较的少,太极拳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武术,有很多的好处,对于我们的身体是有利的,经常的练习太极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好,下面一起看看太极推手是什么。   太极推手是什么1   一、太极推手是什么   1、推手,永年旧称“打手”,本文依然沿用“打手”称谓。打手是走架训练的补充、继续与深化。“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   2、走架是同无形的人进行打手,打手是同有形的人进行走架。两者心态须保持一致,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3、姚继祖(1917年一1998年)曾说“推手是进行太极拳技击技能实战训练的一种形式,是学习太极拳法以致应用的中间途径”。   4、它与实战有相当的距离,仅是提高太极拳技击功夫的一种主要手段。   二、太极推手十五法   1、以手指敌人中心,手不能用,肩肘指之,肩肘不能用,心意指之。   2、遇刚则柔,而刚要紧在其后。   3、进手时要用螺旋力,静动不离粘连黏随,追风赶月之意。   4、彼螺旋,我亦螺旋而进之;进时须垫步。   5、不得已而退时,须用己手掩护敌手,整身则退之为要,所谓“雀跃”也。   6、两手用力要平均,如抱球状;不可此手有力,彼手无力。   7、如甲手势失败时,则须快进乙手为佳。   8、敌手击来时,不必惧他;只须顺其势,借其力而击之。   9、顺敌劲之梢节,直到敌之中节,进击敌之根节要紧。   10、动手时,务以周身成一家为要,不可用局部力。   11、敌人取我之中节时,须用全体变中以应之。   12、手不得到敌之根节时,不可发;周身圆动力打去。   13、全身动作,时时以划圆圈为主,然圈越小越佳。   14、手腕要灵活,如蛇吸食之状。   15、腰间要灵活,如蛇缠物之形。   太极推手是什么2   练习太极拳有什么好处   1、对呼吸:拥有“开阔”的心胸   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肺组织的弹性好,胸廓的活动度也大,同时还会增强肺的通气功能。   太极拳,多半是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深长均匀,在反复的动作中,腹肌和膈肌经常运动,因此可以增加透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规律地改变,使体内的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老人的活动能力。   2、对骨骼肌肉:矫正脊柱   习练太极,对我们身体的脊梁骨脊柱,有很明显的锻炼效果。练太极几乎每个招式都会用到腰,长期的积累下来,对脊柱的形态和结构有良好的作用。“很少能看到练太极的老人会发生脊柱畸形的,驼背的也很少。   3、对消化:机械刺激,预防便秘   因为中枢神经系统主管着体内的所有系统,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隔山打牛”的效果,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改善消化系统的仅能,还能避免因神经系统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   4、对心血管:消除瘀血的良方   太极拳的动作很多,包括了各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还包括着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这些动作组合在一起,就能加强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瘀血现象,是一种消除体内瘀血的良方,同时,加快血液的流通,也就改善了血液循环的状况。   5、对中枢:优化大脑“软件系统”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注意力要集中,对大脑活动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从动作上来讲,练太极动作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要上下不乱,前后连贯。因为动作有时较复杂,所以需要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无形中,就一次次地优化我们大脑的“软件系统”,加强了系统的工作能力。   6、对物质代谢:打击胆固醇   太极对身体的影响往往都是潜移默化的,对待胆固醇也是这样。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质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有良好的影响。打太极也会影响物质代谢,可以说是运动防老。

太极拳推手的技巧

太极拳推手的技巧   太极拳推手,强调「人刚我柔,以柔克刚」。在推手中,功夫越深,化劲越好。推上去圆滑无棱角可袭,并有处处时时扑空失势之感,有随时被进攻和发放的可能。为此我这就为大家介绍关于太极拳推手的一些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极拳推手的技巧虽千变万化,但必须合理运用「招法」和「劲路」,二者是不能分割的,这里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转移力点,引劲落空。   例如对方将力作用于我身上某一点前推时,我于同一点以反的方向进行对抗,那么,力大者前推,力小者后退。如果我反抗之点舆对方作用之点并不重合而有一个距离,那么,势必产生力偶而发生旋转。又对方双手把力作用于我横于胸前之右臂,我即使右臂放松,同时以左手加力于对方右小臂,并用腰旋劲,使封方作用点转移而失势,产生旋转的力偶,在这个力偶的作用下封方立即上身前倾双脚浮起,这样就能轻易地把对方推出。可见,「转移力点,引劲落空」是太极拳克敌致胜的一个重要法则。   二、掌握重心,随机应变。   当力大者攻我,我不能让他打中我「重心」。他打中我「重心」,我必跌出。我走化他,要使他找不到我的重心。我粘逼他时,要使他失去重心,则我一发劲,他必倾跌。在推手中,双方都设法破坏对方的`平衡,使之倾跌。为避免重心被封方擎中,就要善于「走化」。首先,应保持「身腰一条线」(即身腰中正,不前俯后仰),营对方用力压迫时,便以腰为轴,向左右转化,随时变换重心,使彼力落空。   三、开节与化劲,蓄而后发   当对方加力于我时,我必须「节节」松开,拿住手,腕松开;拿住腕,肘松开;拿住肘,肩松开;拿住肩,腰松开;每个关节好似互不相联,全身好比节节链子,让封方之劲落空,不使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蓄而后发」,节节贯串,使腰腿之劲直贯手指。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所谓完整一气,就是节节贯串,节节松开与节节贯串,是太极拳推手中运勤的重要法则。   四、虚实变化,避实击虚   避实击虚,必须自身虚实变化,极为迅速,始能得心应手。例如对方进攻的力点偏于我身左方,造时,我则将左胯变虚,使对方进攻之劲落空;同时沉劲于右胯,用右腰胯之劲向对方左身部进攻,这样就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旋转力偶。其作用可使对方往右旋转而前倾失势。转变虚实,避实击虚,不仅指在腰胯,左右两手之间有虚实,一手之间有虚实,一掌之中有虚实,乃至周身处处有虚实。「一虞有一虞虚实,处处总此——虚实」。   五、以柔克刚,以巧治拙   太极拳推手是以「沾连粘随」、「不丢不顶」为中心内容,练习皮肤触觉和**感觉的灵敏性。当对方以拙力推我时,由于相互搭手接触就能「听」到对方肌肉的用力方向、大小、快慢及部位,我则急应缓随,避其锋芒,乘虚而攻;或引其落空,借势而发劲。这就是以小胜大,以巧制拙,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也是太极拳推手主张「以柔克刚」,反对以力相抗的实用意义所在。 ;


太极拳推手教学单人基本方法

太极拳推手教学单人基本方法如下:1、预备式:全身放松,平行步站立,目光平视微向下。2、掤:接上势,坐左胯,落右胯,右脚向前伸出,脚跟着地,脚尖翘起,成右虚步,全身重量坐于左腿,视角不变。在右脚伸出的同时,左右手也同时向胸前伸出,立掌,右掌在前在上,高与肩齐;左掌在后在内,与右肘弯齐平;两肘下垂,两手之间的间距约一横拳。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全身坐于右腿。双手随身向前掤出,右手外旋成仰掌,拇指跟高与鼻齐,左手内旋成俯掌,高度仍与右肘弯齐。目视右掌。3、挤:弓步不变,身体重心再次向前。两手屈肘内收呈平行状态平端于胸前:右手内旋使掌心向内抱在左肘前,拇指向上;左手也同时内旋使掌心向外抱于右肘弯内,拇指向下。两手腕与臂平直,高与肩平。里手离胸约一横拳距离,目光向前。注:掤与挤都是弓步向前,叫“两弓”,后面的捋和按都是坐步向后的,所以叫“两坐”。因此,吴式的“四正方”推手法,也就是“两弓”和“两坐”。4、捋:弓步不变,右手向下向右滑落,左手原地不动,劲势由挤变掤。重心后移,背往后靠,全身重量坐于左腿,还原成右虚步,同时双手划弧由下而上,向右肩后捋。定型时左手掌心向外举于左肩前;右手掌心向内举于头面前,两手间距约一尺远。目视前手。

基本太极拳推手步骤教学

基本太极拳推手步骤教学   太极拳内功劲力的基础是动作柔而不软、刚而不僵。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基本太极拳推手步骤教学,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第一步:学拳架、练拳架、调拳架,求得动作的内功劲力   一般来讲,拳架中的每一个动作既是推手化、发的技术,又是散手实战搏斗的技法,不然的话拳架就成了脱离实际的花架子。(旨在健身娱乐则另当别论。)所以,要学练太极拳的技击功夫,首先要一丝不苟地学习太极拳的套路,要按照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逐步做到准确、熟练、轻松,自动化动力定型,继而进一步求得太极拳独具特色的内功劲力。   太极拳内功劲力的基础是动作柔而不软、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在于韧,刚而不僵在于松”。“松在静中取,韧在动中求”。要达到人体各部既松柔又坚韧的效果,应采取动静结合的训练方法。   如调架时外松内紧,外静内动,外慢内快,外柔内刚。其具体做法是在意识的指导下,一方面由丹田处向四周梢节徐徐贯劲,一方面在沉静的基础上有意使身体内部上下、前后、左右各处产生对拉拔长和螺旋滚转的内力,但在外形上看去仍是轻缓柔和、连贯圆润的,这也就是术语所讲的无形的内练法。这种练法的好处是能有效地促使身体各部位协调地配合行动,由矛盾抗争而达到力出统一、气力充沛、生动和谐、整体机动灵活。在这种意识指挥下的内力在体内各关节肌群中不停地如链条般滚转缠绕,时上时下、时左时右,以及螺旋转化,使得身体各部位动作准确合拍、变化无穷,这样就既训练了柔而不软、刚而不僵的内功劲力,又增加了动作技术的实用程度。   求得松柔又坚韧的效果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在自由散推中求之。当拳架动作达到能不假思索而准确自如完成时,就进行散推实践。其做法是首先精神放松不必紧张,注重沾连黏随、听探顺化、随彼运动而求训练沉静中的松柔。其次是当对方用大力、猛力推掷我时,我不要怕倒,要有意接住对方来劲并尽力以拥法掤架,随机监听,保持外柔内刚、虚灵沉着,以内力的虚撑控制好自己的重心,防止对方突破我的'防线而长驱直入,甚至要有意与对方相持一段时间然后再控制好,在有把握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地引化对方大力,或在保全自己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沉气发劲,以挤压劲贯注身肢到达接触部位,此时身劲抖发,起如钢叉,在掀挫对方重心时待对方将要倒地的一刻复又施以重压贯劲下砸、挫其锐气,训练出我韧柔中之坚刚。   第二步:换劲训练   所谓换劲就是通过一定的练功方式,将人体固有的先天自然的笨拙力量,变换成符合太极拳技法要求的劲力。这一步也是求懂劲、身上装劲的训练。   1.以内引外训练法   所谓以内引外训练法是指以内动引导外动的练习方法。“内动”指人体内部的意、气、力三者的动转,“外动”指人体外部形态的变动。“外动”依赖“内动”而启动,内不动则外不发。“内动”通过“外动”来表达,外不动则内不显。这种训练法能有效地形成内动外即随的条件反射,促进意、气、力、形四者的有序化配合,—动俱动,一到俱到,其主要手段是以调架子和单盘操练某一个或几个、一组或几组式子来求得。   2.以外导内训练法   所谓以外导内训练法是指以外动导引内动的练习方法。“内动”指意识指挥内劲功力,“外动”主要指肢体的运动。这种训练法的要点是“以体训练”、“开关利气”,在配合走转步法和身法的吞吐开合、起伏转折的同时,身体各关节依次松沉,协调而灵活自如地运动,即拳经所谓“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并能促使内力穿肩、越肘、过腕、达于指端。这种训练法由练外入手,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运用,因而较为科学有效,并有助于学者获得以外形变动导引内劲贯注,从而形成形动劲随的条件反射,对听探顺化、沾连黏随劲法的形成特别有效,能促成意、气、劲、神、形的有序化配合。以外导内通过散推及其接劲,以及接住对方劲力后的耗劲、问劲和滚旋钻撑磨合劲的推揉来训练发动内劲功力。   第三步:抢招抢劲训练   抢招抢劲训练是两人相互搏斗,力求制人而不制于人的训练方法,普遍运用于提高实战搏斗技能。抢招抢劲训练分为限定型和自由型两个阶段。   限定型抢招抢劲训练主要用于提高运用个别动作和组合动作的能力。常用限定条件包括攻防对象、攻击招法、攻击次数、攻击部位。开始时限定条件较多,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限定条件,直至过渡到无限定条件的自由型抢招抢劲。   自由型抢招抢劲训练是在无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接近实战的训练方法。要注意和不同技术风格、不同身高甚至是不同体重级别的对手进行自由抢招抢劲训练,以提高推手中适应不同对手、不同打法的能力。此外,自由型抢招抢劲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攻防技能和体能,而不是要伤害对方,因此应以友好为基础,相互切磋提高。如果是为参加推手竞赛而进行的专门训练,还应以竞赛规则的有关规定为准绳,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训练。   第四步:采拿折别训练   1.学习必要的解剖知识,明白运动器官的结构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某关节有几个活动面、最大活动度是多少、其上附着几对主要韧带等。还要学习人体主要穴位和要害的准确位置,只有做到应手而得,方可在掐穴、拿筋、折别捏扣、钳制关节时灵活运用。   2.锻炼手的抓拧握掐、捏扣折别能力。通过动作贯劲、空握抓扣,以及拧棒子、卷棒功、上罐功、麻辫功等功法的锻炼,有效地提高两手臂的抓钳扣折能力。   3.学习基本采拿折别技法。在学习时可采用一人喂招递手、一人训练的方法,反复练习采拿折别法或化解方法,一法练熟再换一法,并在学习中逐步领悟采拿折别法的基本技法和原理。   4.练习连环采拿折别法,将多个技法连续不断地串起来练。即一方采拿折别住对方,对方先解脱再反采拿折别,又复而化解,又采拿折别,如此拿、解交替循环练习。   5.两人抢机采拿折别练习。这种练习不限定谁进攻谁防守,由练习者根据对手变化抢到机会随势应用。练习中先采用只准用一种方法采拿折别某一部位的抢机练习,然后逐次增加招法数量和可采拿折别的部位,直至两人进行完全无限定的训练。   第五步:跌掷发放用劲的实战应用训练   跌掷发放用劲的实战应用训练属太极推手功夫的应用训练阶段。这一阶段开始训练时,一般先由老师诱导学生体会各种劲道和跌掷攻守应用的方法。老师打出不同的劲和跌掷技法让学生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将同样的劲力、跌掷之技用在老师身上,待老师鉴定正确无误时再和对手进行比试相较、切磋提高。   此阶段的训练,以注重采拿折别、跌掷摔打兼施并用的推手方法为最佳。传统的赵堡架三合一太极拳上下步(亦称进一退一)顺式推手法,极讲究一胆、二巧、三功夫,重视运用上中下三盘明暗四十八技法,其中的抓拿折扣、别挫掷跌、摔打兼施并用之法,在训练中几乎没有限制,非常接近实战搏击,极易过渡到散打比技,实用性强、见效也快。   1.训练内劲的蓄、发   蓄,将弛散的意识收敛集中,将散向四梢的意气收归丹田,同时以吸气配合,放松各部肌肉,肢体外形适度屈曲,以至被收敛的意气好似被压紧的弹簧,有一松即弹之势。放松的肌肉被屈曲的关节预先拉长,好似以躯肢为弓胎、以筋肉为弓弦而拉满的弓,有一放即发之势。   发放体内劲力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以有意识的“蓄劲”为前凑,“蓄而后发”。这类发劲要求意气先回敛、汇聚成一点,再迅速通过身体某部向攻击目标发出,同时以呼气配合,收缩主动肌和协调肌,肢体外形适度展开。另一类是以任一形态为预备式,“一触即发”。这类发劲一般是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加快呼气和收缩肌肉来完成发劲,也有在静止和放松形态时突然收缩肌肉呼气发劲的。这类发劲由于未经有意识的蓄劲准备,发劲较快,无预兆,但劲的力度没有前一类大。冷劲和抖劲就属这一类。   2.训练寸劲与长劲的发放   寸劲是突然加速收缩肌肉发出的短促、刚脆的爆发力。寸劲的关键在于把握住运用加速度的时机,这个时机应在我肢体着力点出击至沾贴对方衣服时,突然加速地发劲。   长劲是在原有化发劲力的基础上继续伸长的劲力,在意识的指挥下加大了化、发动作的幅度(贯劲作用超过了对方维持平衡的极限),使对方随之不及、化之不尽而被迫受制。“挤”、“按”、“塌”、“压”、“靠”、“撞”等均可附以长劲发之,让内劲蠕蠕出击不断延伸,使对方愈退愈促。   3.训练透劲与通透劲的发放   欲发透劲,首先意识要有穿透感,意气要有穿透感,目光要有穿透感,内劲冲力要有穿透感。其次要延长发劲的量度,使意感与劲力配合整体而行。如穿心肘横击对方前胸,“意感”是透过对方前胸击其后背,劲力也须击中对方前胸后仍继续透达其后背,甚至延长至其背后远处。   通透劲是指以腰脊发放内力,通肩串臂过腕于稍端,迅速爆发击出的劲力。发放此劲时先舒胸含肩、挺腰拔背,使腰背部肌肉充分展开,以增加肌肉的初长度,然后突然展肩、吐胸、挺顶、撑腰,使内劲瞬间节节贯串而出。   4.训练鞭劲和飘打劲的发放   发放鞭劲的要点是摧、探、抖、弹四字,要求以腰脊为劲源,通过活肩、松臂、抖腕,使内劲功力通肩过臂达于手梢,似鞭如棒弹击而出。   飘打劲是要打得飘摇多变,使对方应付不了、捉摸不透,包括三种运动方法,一是在运动中加快速度,二是在运动中改变运动方向,三是在力点上延长时间或加大压力强度,使对方难以承受。 ;


上一篇:陈淑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