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粟裕简介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扩展资料:粟裕先后创建了浙南、苏南、苏中、海上和苏浙皖边根据地,而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新四军在长江以北站稳了脚跟,改善了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战略态势,提高了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斗争的信心。粟裕组建了苏浙公学并亲兼任校长,开办了各种短期训练队,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军政干部和参谋人才。粟裕组建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实现了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在粟裕的指挥下,依托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七次,并且“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粟裕
湘南起义观后感
在观看《湘南起义》我们可以看到“浴血重生朱德率部奔湘南”“风展赤帜百万之众斗敌顽”“波澜壮阔创建苏维埃政权”“战略转移湘南义军赴井冈”全方位展示了湘南起义历史过程。 在电影中,我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情景,看到了他们怎样遭受反动派的迫害,如何被敌人严刑酷打:李文香被敌人割耳挖眼而死,还有一些革命烈士被人一刀一刀折磨至死,还有的被剁成肉酱.......这是何等的残酷而变态的酷刑。 湘南起义发展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输送了生力军,使井冈山的革命由此进入全盛时期,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湘南起义掩护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工作;二、湘南起义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发展积蓄了雄厚的革命力量。 湘南起义还为井冈山根据地输送了大批干部。湘南起义集中锻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才。他们跟随朱德、陈毅奔赴井冈山,成为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骨干,其中许多人分别担任了党、政、军的领导职务。当时红四军中党的建设急需干部,“湘南来的工作人员.几乎尽数在军中做党的工作。”再次,湘南起义为井冈山的工农武装割据贡献了宝贵经验。正如肖克所说:“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井冈山斗争申援了湘南起义,而且提供了落脚点。从湘南起义的整个过程来考察,从它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在农村实行工农割据来看,从它对巩固、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的重大作用来看,它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它的历史光辉是永不熄灭的。 观看《湘南起义》之后,我发现我是多么的幸运来到湘南这片热土并在这里学习,湘南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我们应该更加珍惜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珍惜学习的时光,不浪费光阴,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和素质,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