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

时间:2025-04-05 21:29:24编辑:分享君

什么是武昌起义?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夜间,驻在武昌城内外的新军发动起义,攻占总督衙门,清朝官吏遁逃。但当时革命派的重要领导人都不在武汉,起义士兵筹划组成湖北军政府时不懂得保持领导权的重要性,以为需要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出来组织政府。于是,清朝高级军官新军协统黎元洪被请出来当都督,立宪派汤化龙当了民政长。武昌起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是湖南和陕西分别发动起义,树起独立的旗帜。接着,各地革命党人纷纷组织会党、新军起来响应。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又有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山东等省和上海宣布独立。武昌的革命军与清军相持于汉口、汉阳,江浙的革命军打败清军、克复南京、组织北伐,一时革命风潮大盛,连清朝统治的腹心地区直隶,也发生了滦州的新军起义。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领导者和组织者,起义的普遍发动和迅速发展是同盟会长期宣传、组织、筹划的成果。会党和新军是主要的依靠力量。他们反对清朝的态度最坚决,斗争最勇敢。资产阶级立宪派本来并不赞成革命,但在争路、宪政问题上已和清政府产生严重裂痕,起义的普遍发动把他们推向了革命一边。他们的地位很有利,一方面既不是清朝的当权派,容易转身投向革命另一方面,他们有声望,有产业,受到地方上的信任。所以,立宪派这时几乎全都放弃君主立宪的主张,赞成共和政体,并在新政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甚至,有些旧官僚受到周围的压力,看到大势所趋,也不得不附和革命,这样就扩大了革命阵营的声势,使清朝政府陷入众叛亲离的不利处境。但立宪派和旧官僚投向革命,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他们和革命派的思想和目标很不一致,在革命内部争夺权力,形成错综复杂的情况。有的省分,革命派发动起义,建立了革命政权,但立宪派和旧势力通过政变和武力手段,屠杀革命派和群众,篡夺了权力,如湖南、贵州。有的省分,革命派和立宪派并存,立宪派占了优势,以后两派都未能保持权力,一些掌握军队的实力派取而代之,如云南、浙江、四川。有的省分,经过各种势力的斗争,政权落在流氓、政客、军阀手中,如福建、山西。还有的省分,清朝旧官僚投机革命,宣布独立,摇身一变,成为新政权的首领,如江苏、广西、山东。经过一段实力的较量和形势的演变,掌握在革命派手中的尚有上海、广东、江西、安徽等地区。但革命派也在分化蜕变,有些人放弃了革命理想,向着官僚军阀势力靠拢。武昌起义后,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各省代表齐集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组织南京临时政府。翌年元旦(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任命临时政府工作人员,颁布除旧布新的各项政令。不久又成立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为什么选择武昌作为首义地点? 辛亥革命为什么选择武昌作为首义地点?

主要原因: ①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革命士兵们在起义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空前孤立,时机完全成熟。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没有多年间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工作和前仆后继的斗争,就不会有武昌起义。 ③立宪党人在“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之后,也开始分化。部分立宪党人开始向革命派靠拢。 ④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鄂军西调,武汉空虚,又给武汉的革命党人造成了一个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这是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⑤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还创办了两湖书院。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


武昌起义谁打响了第一枪

  1、熊秉坤。

  2、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

  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武汉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讨袁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

  4、“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武昌起义谁打响了第一枪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1]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上一篇:爱情万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