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学习的区别
教育和培训的本质区别导致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心点的区别教师、学员和管理者都是教育和培训活动的主体,但教育和培训的中心点是不一样的。教育强调的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课程和教学内容是学校规定好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因此,教育的中心是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参训者都是成年人,他们都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他们之所以参加培训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能力和提升发展空间。对他们来说培训活动强调的是参训者需要什么,参训者能够通过培训真正学到什么,培训师就应该传授什么,而不是培训师愿意教什么就教什么,因此,培训的中心是学员。二、学习内容的区别教育提供的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培训强调的则是与企业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三、过程的区别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个人为导向的过程,个人在接受教育前对学什么专业和毕业后做什么会有很多选择,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培训的过程则是一个以企业工作和任务为导向的过程,你一旦进入特定的企业之后,企业会要求你在某个工作岗位上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并要求你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与企业规范保持统一,认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你不可再率性而为,你的个性可能会相对受到制约,你的特长也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得不到发挥,你需要去适应新的环境并很快地融入到企业生活中。拓展资料培训就是培养+训练。就是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目前,国内培训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侧重于行为之前。 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受训者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提升战斗力,个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训练都称之为培训!培训是给有经验或无经验的受训者传授其完成某种行为必需的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职场正确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的输出)的传递效果才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根本。
解决生活烦恼的一些方法百度百科
非常有用的150个生活小常识。相信每个人都能有用 1、秋冬季节手脚易干裂,可将剩茶水兑些热水泡洗手脚约10分钟,坚持一周,皮肤即可光滑如初。 2、用塑料袋保鲜韭菜:将韭菜装入塑料袋放于阴凉的地方,可保鲜三四天左右,冬天可保鲜一周。 3、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手脚易发生皴裂,若在裂口处涂些牙膏,就能止血止痛,使裂口早日愈合。 4、抽油烟机上的油盒很难清洗,可在干净的油盒里先放点水,让油滴在水上,快满时一倒,又就全部倒出来了。 5、化纤面料为被里、被面的棉被不宜在阳光下曝晒,晒时可在被子上盖一层布,防止阳光直射。 6、白色毛衣穿久了会逐渐发黑,将毛衣清洗后放入冰箱冷冻1小时,再取出晾干,即可洁白如新。 7、冬季袋装牛奶的油脂会凝结附着在袋壁上,不易刮下,可在煮前放火炉旁预热片刻,油脂即融。 8、毛衣穿久了,有些部位会磨得发亮,用醋、水各半的混合液喷洒一下,再洗涤,就可恢复原样。 9、秋冬季节,每日煮食白萝卜,连汤带菜早晚各服时一小碗,长期坚持可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10、低温季节每天坚持搓耳、瘦,然后对这些部位用电吹风吹暖片刻,即可有效防治冻疮。 11、冬季装修时,木材要注意保湿,以免变形;木工制品要及时封油,以防收缩;木地板要留出2毫米左右的伸缩缝。 12、专家建议冬天可多吃红辣椒、胡萝卜、山楂等食品,或每天喝一杯酸奶,一碗鸡汤,都可有效预防感冒。 13、把蘸有甘油和蛋黄的布料盖在污渍表面,放置片刻,用水洗净即可去污。 14、艾草塞鼻可治鼻塞,将艾草揉好塞入鼻孔中,艾草中的钾、精油等成分将会使鼻子畅通。 15、丝绸衣物烫黄时,可用少许苏打粉加水调成糊状,涂在焦迹处,待水蒸发后,再垫湿布熨烫,焦黄即可消除。 16、刚买回的陶瓷餐具,用4%的食醋水浸泡煮沸,可以去掉大部分的有毒物质。 17、棉质衣服出现霉斑,用几根绿豆芽在霉斑的地方反复揉搓,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即可清除。 18、柚子皮煮水可以治冻疮,用柚子皮煮水擦洗患处,每天1~2次,几次即可见效。 19、浴室镜子上的水雾干湿毛巾都很难清理,可现在镜子上涂一层香皂,再用干抹布抹感,镜子很容易恢复清晰。 20、当石灰飞入眼中,热辣难忍时,只要滴入少许糖水,就可解除痛苦。 21、抽屉、壁橱、衣箱里有霉味时,在里面放块肥皂,即可去除。 22、买礼盒送人时,价格标签很难撕掉,可用吹风机吹热再撕,会很轻松地撕下来,不留一点痕迹。 23、生吃花生可以治老花眼,每天吃花生25克左右,每日一次,长期坚持对老花眼的恢复有帮助。 24、姜汁治晕车,茶水漱口防流感。 25、冬季忌常舔嘴唇,会越填越干裂;忌冻僵后烫手,容易生冻疮;忌睡前洗头,以免感冒;忌戴口罩,会使鼻粘膜变娇气,容易感冒。 26、香蕉皮能有效治冻伤,用香蕉皮的内面轻轻摩擦冻伤处,直至发热,几次即可见效。 27、绿豆退烧治感冒的窍门:可先煮绿豆,煮烂后再加姜丝和可乐,趁热喝下即可退烧治流感。 28、花椒叶水泡脚治脚跟痛,将鲜花椒叶用水煮沸,趁热泡脚,连泡几天,每次半小时,很快痊愈。 29、衣服上沾上鸡蛋清,可先用冷水泡,然后用茶水清洗,最后再用清水漂洗,即可除去蛋清渍。 30、香蕉冰糖合蒸止咳,香蕉3根,冰糖5克,装入碗内上锅,文火蒸一刻钟食用,止咳效果很好。 31、桔皮水洗脸可润肤,用开水浸泡几片桔皮,待温度适宜后,用桔皮水洗脸,能润肤。 32、大枣治手脚裂,把数枚大枣 去掉皮核,加水煮成糊状,涂抹于裂处,一天两次,几天即可痊愈。 33、猪油蜂蜜膏能治冻疮,取猪油20克,蜂蜜80克,放在一起调匀成膏,敷于患处每日三次,数日可痊愈。 34、淀粉汁治鼻血。取淀粉一两,凉白开水一碗,搅匀,空腹服下,每天早晚各一次,3天一疗程。 35、用餐时衣服如果被油迹所染,可用新鲜白面包轻轻摩擦,油迹即可消除。 36、辣椒外敷可治痛风。把辣椒切成条状,贴在患处,24小时换一次,连贴几次,疼痛感可消失。 37、白萝卜治鼻塞。取白萝卜3~4个,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用鼻吸蒸汽,数分钟后,鼻子即可畅通。 38、来苏水泡脚可治冻疮。每晚用放有2~3滴医用来苏水的温热水泡脚,几次后冻疮可好。 39、煮可乐可治伤风感冒。伤风感冒初起时,可用可乐加几片姜和一个柠檬同煮,然后饮之,即有显著疗效。 40、用热米汤泡发木耳,半小时后捞出,用此法泡的木耳不仅外观肥大松软,而且炒后味道鲜嫩。 41、甘草绿豆汤解药物中毒。药物中毒时,用甘草15克,绿豆50克煎汤,一日一剂,分3次服下。 42、醋可以消除冰箱臭味。将一些食醋倒入敞口玻璃瓶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扩展资料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第二,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之间的疏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是,制度教育学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学
有关惊蛰的一个故事。
惊蛰吃梨传说。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关于惊蛰吃梨有几种说法:1、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2、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3、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惊蛰的故事。
1.惊蛰的由来,有一个传说。春雷乍响,惊醒了山上的沉睡的白虎,它前后弯腰,拉伸着任、督二脉,左右摇摆,活动着肝胆二经,活动完毕顿感腹中无物,便径直扑到山下的村边准备进村觅食,忽见村里有许多长着獠牙的白虎,正和村人交谈。虽然听不清是何内容,但能看见村人频频向白虎点头,白虎大骇,心想:一觉醒来,村民怎么能和老虎成朋友了呢?看样子,村民是不能惹了,如果惹了,村里的这群白虎非把我吃了不可。再仔细一瞧,每个白虎满嘴血染,下巴上还滴滴溚溚流个不停,心里暗地捉摸:如果我现在出去,必被这帮吃撑了虎耻笑,人家吃的是血嘴肠满,我这儿还饥肠辘辘,确实是即失面子又丢人,咱也丢不起这“虎”啊。随即转身回山,继续酣睡,不再下山祸害百姓。百姓们看到白虎下山,心中非常恐惧,不敢乱言,不敢胡说,以免惹虎上身,遭其报应,虎走后,村民们相见如宾,不多是非,日子都过的其乐融融。祭白虎的风俗,从此在惊蛰这一天开始流传。2.惊蛰吃梨传说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3.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二十四节气经典图片
二十四节气经典图片 二十四节气经典图片,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不一样的节气是代表着不一样的意思,而且不一样的.节气是代表着温度有所变化了,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二十四节气经典图片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经典图片1 二十四节气经典图片2 二十四节气经典图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