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2021年为例是57.8%。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提高了27.8个百分点,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得到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入学率的特点入学率是某年龄段人口中在校学生数与该年龄段人口之比。与当地现行学制和规定入学年龄相对应的那部分应入学的人口称为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的在校生所占比例为适龄人口入学率。它标志适龄人口中相对应的教育普及程度。实际统计时,一般以学年初为统计的时间标准。其公式为:适龄人口入学率=学年初适龄人口中在校学生数/学年初适龄人口数×100%如不考虑在校学生的年龄,取在校学生数与相应的适龄人口之比。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2022年9月9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直以来在教育方面上取得的成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十年来,教育系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据教育部统计,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8.1%,比十年前提高23.6个百分点;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比十年前提高3.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4%,提高6.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提高27.8个百分点。
什么是毛入学率
毛入学率主要反映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的发展规模和相应年龄段人口的受教育机会。由于在校学生数有可能超过适龄人口数,因此毛入学率有可能出现大于百分之一百的情况。这种情况反映了以下问题:随着人口流动,常住户口非在籍的学生增加;非适龄人口(如未到法定入学年龄或超龄)在学人数增加;在学的超龄人口中留级生数的比例较大,如果是这样的原因,那么它或表明当地由于各种原因而适龄新生的入学率较低或学生的留级率较高,从而反映当地政府在组织适龄新生入学中的问题或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较低。当毛入学率低于百分之一百时,这就反映当地或未能提供充分的就学机会,或未能采取强制措施组织适龄新生入学,或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等。对于义务教育来说,如果初等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偏低,这意味着文旨率的偏高;如果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偏低,这意味着国民素质不能达到基本要求。扩展资料指标体系的内容:1、反映教育发展水平,包括初等教育毛入学率、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文盲率、职工培训范围、职工培训的可获得性、学生学业成就和教育体系质量8项指标。2、反映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包括全职研发人员人数、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和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4项指标。3、反映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教育系统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和大学教育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两个指标。4、反映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这里用居民科技论文以及专利数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两个指标来反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毛入学率
毛入学率什么意思
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不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总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由于包含非正规年龄组(低龄或超龄)学生,毛入学率可能会超过100%。入学率分为“毛入学率”和“净入学率”两种:“毛入学率”并不是粗略计算的意思,而是指公式中计算分子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时,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大小;而“净入学率”是指公式中计算分子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大小,即只包括与分母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人数,小于18岁或大于22岁的学生不计算在内。对于现在和过去的高等教育,描述时“净入学率”和“毛入学率”两个指标均可以使用,由于无法准确知道未来年份学生年龄的分布情况,所以在确定未来年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时,只能使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毛入学率,指某学年度某级教育在校生数占相应学龄人口总数比例,标志教育相对规模和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