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解忧

时间:2025-04-07 15:03:47编辑:分享君

比昭君还早70年的和亲公主是谁,在异国50年,嫁3丈夫,死后美名扬?

这位比王昭君还早70年的和亲公主就是刘解忧,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解忧公主”。刘解忧生来十分不幸,因为她的父亲是刘邦的亲弟弟,但是作恶多端,而且还参与了谋乱,虽然最后自杀了,但是留给了刘解忧一个罪臣之女的骂名。在汉武帝上位的时候,由于汉朝和匈奴是敌对的两个国家,匈奴经常时不时地侵犯汉族的领土,所以汉朝一直把匈奴视为眼中钉,而一个西域的国家乌孙国一直都是强大的存在,为了将匈奴打败,汉朝决定与乌孙国联姻。但是汉朝的公主都不愿意嫁去乌孙国,这时汉朝的君王就想到了刘解忧,于是下令将刘解忧嫁给乌孙国的君王,刘解忧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被迫地踏上了去乌孙国的路。就在刘解忧与乌孙国君王成亲的那天,匈奴也派了一位公主来和亲,于是那天,乌孙国的君王与两位公主成亲。但是,乌孙国将匈奴的公主封为了左夫人,却将刘解忧分为了右夫人,在乌孙国里,左一直都比右尊贵,人们都以左为大,所以意思很明显,刘解忧比匈奴公主的地位低。由于匈奴公主与乌孙国语言相差不大,而且习俗也差不多,所以当时乌孙和的君王非常喜欢匈奴公主,还将匈奴公主所生的孩子立为王储。但是好景不长,年迈的乌孙国君王病逝,当时的王储年纪尚小,所以将王位传给了他的堂弟。乌孙国新的君王上位后,刘解忧与匈奴公主还是成为了新的君王的右夫人与左夫人,但是这次不同的是,新的君王更喜欢刘解忧这种温柔贤良的,于是刘解忧受宠了。刘解忧受宠后,并没有忘记原来的使命。她还经常参加国事,为乌孙国出谋划策,有了刘解忧的帮助,乌孙国一片祥和,同时,乌孙国还和汉朝联盟,一起攻打匈奴。

比昭君还早70年的和亲公主,在异国50年,嫁3丈夫,死后美名扬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些弱女子为国家和平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说昭君出塞就是很好的证明。做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赐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她嫁到匈奴后,传播中原文化,维护匈汉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被世人所称赞。 其实,在昭君出塞前70年,汉朝还有一位和亲公主,她的名气没有昭君大,但她50年如一日,致力于民族团结、融合,所做贡献远在昭君之上,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和亲公主。 ​ 她的名字叫刘解忧,史称解忧公主。 刘解忧一生下没多久就陷入「 ”忧愁”之中。她的祖上刘交是汉高祖刘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刘戊已经是三代世袭。但刘戊是个扶不起的富二代,因为无法无天,犯了大罪而被汉景帝削去了两个郡。结果因心怀不满,刘戊参加了七国之乱。叛乱失败后他也选择了自杀,从此其家族开始衰落。 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小小年纪便成了罪臣之女。到了汉武帝时,汉时的边境关系复杂,汉朝和匈奴成了死对头,而西域强国,乌孙国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国度,为了联乌联抗凶,汉武帝便想到了和亲政策,于是他将刘解忧封为公主,然后嫁给年迈和乌孙国王军须縻。 ​ 对此,刘解忧没有选择权,她毅然告别了亲人,踏上了陌生而遥远的西域之路。 刘解忧和亲之时,匈奴也没有旁观,他们也将一位公主嫁给了乌孙国王军须縻,封为左夫人,而刘解忧到了西域后,被封为右夫人。在知道,在乌孙以左为大,因此,刘解忧地位显然比匈奴公主地位要低。 同时,同为北方民族,匈奴左夫人和乌孙国王在语言沟通、生活习俗等占有先天优势,因此,和亲之后,她很受国王宠爱,不久就生下了儿子泥縻,并立为王储,而这时,乌孙国内亲匈远汉的声音高涨,身负结盟重任的刘解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但刘解忧并没有因此而「 ”坠落”,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并且和身边的人都很友好,很快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不久,乌孙国王军须縻病危,而他的儿子当时还很小,为此,他只好选择了堂弟翁归縻为继承人。翁归縻继位后,按照他们的风俗,匈奴公主和刘解忧又分别成了翁归縻的左、右夫人。 ​ 翁归縻和军须縻不同,他偏爱于温柔美丽贤德的刘解忧。当刘解忧先后生了三男两女后,刘解忧的地位水涨船高。 而刘解忧充分利用翁归縻的宠信,积极参与国事,经常到各部落视察民情,访贫问苦,同时辅佐丈夫发展林业和农牧业生产很快使得乌孙呈现出国富民强的兴盛局面。 就这样,刘解忧的威望也是与日俱增,周边各国都为大汉公主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主动和乌孙、大汉交好。乌孙和大汉的关系也到了一个前所末有的高度。 ​ 而这时,匈奴不干了,他们为断绝匈汉联盟,开始亮剑——发兵攻打乌孙,并占领了乌孙的车延、恶师等地,威逼乌孙交出解忧公主。 面对复杂严峻局势,刘解忧做了双管齐下之举,一边劝说乌孙王公大臣,珍惜汉乌联盟,一边和翁归縻上书汉宣帝,请求汉帝出兵镇压匈奴,乌、汉合力征讨匈奴。 ​ 公元前71年,汉朝发兵15万,兵分五路,与乌孙大军共击匈奴,匈奴闻风而逃,被早有准备的乌孙大军半路截杀,匈奴军死伤惨重,不仅生擒好几个匈奴部落王,连匈奴壶衍鞮单于的叔、嫂、女儿都被俘虏。 此后乌孙军乘胜反击,又先后几次大败匈奴,终于将称雄百年的匈奴击溃,从此一蹶不振。 ​ 然而,刚平定匈奴不久,翁归縻却来了个病逝,虽然他生前立其长子元贵縻为王储,但军须縻曾有遗诏:肥王翁归縻去世后应把王位还给其匈奴夫人之子泥縻。 乌孙贵族遵从前王遗言,拥立号称狂王的泥縻继位新国王。就这样,按照旧俗,刘解忧忍辱负重,只好又做了狂王的妻子,并为其生下一女。 ​ 狂王是匈奴外孙,性格残暴无情,继任后又暗通匈奴,且暴虐无道,朝政黑暗,乌孙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为杜绝后患,刘解忧再次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胆识,针对匈奴夫人与肥王所生之子乌就屠历来对狂王不满的现状,联合汉朝使者,设宴刺杀狂王。结果刺杀失误,狂王负伤逃跑,乌就屠仓皇出逃。狂王的儿子细沈瘦发兵将刘解忧等人重重包围,刘解忧团结乌孙军民,沉着应对,双方僵持了几个月,终于等来汉朝救兵,沈细瘦退兵而去。 ​ 而乌就屠逃走后,扬言联合匈奴军回国平乱,乌孙国中的亲匈派也积极响应乌就屠,一轮大战即将爆发。关键时刻,陪同刘解忧出嫁的侍女冯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劝说乌就屠。 冯嫽虽为侍女,但有智有识,曾因出色的外交才能被汉帝委任为使者,代表汉朝在西域各国往来出使,深受各国敬重,被尊称为冯夫人,后来嫁给乌孙国右大将为妻。 冯嫽以自己丰富的经验智慧和才学胆识,刚柔并施,向乌就屠剖析利害关系,劝其归顺汉朝,乌就屠迫于种种压力,最终回心转意,提出只要汉朝封其一个称号,就马上退兵。一场干戈就此平息。 ​ 公元前53年,汉宣帝下诏,交乌孙国一分为二,刘解忧之子元贵縻任大乌孙国王,乌就屠任小乌孙国王。 两年后,刘解忧的长子元贵縻和幼子鸱縻相继亡故,其孙星縻即位。这时已年逾七旬的刘解忧上书汉帝,请求归国。 汉宣帝感念她的卓越贡献,马上批准,并以极高的规格迎接和安置这位大汉功臣。大漠和亲五十载,刘解忧带着三个孙子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国,在长安度过了幸福安祥的最后两年,于公元前49年溘然长逝。 ​ 在西域50余年,刘解忧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洗白了罪臣之女的污点,为汉乌关系的发展和乌孙国的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解忧也因此被后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和亲公主。


上一篇:吴尊生活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