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

时间:2025-04-06 22:13:35编辑:分享君

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如下:1、北京交通大学2、北京工商大学3、天津师范大学4、天津财经大学5、沧州师范学院6、石家庄铁道大学7、上海交通大学8、华东理工大学9、东南大学1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2、浙江大学13、阜阳师范大学14、福建师范大学15、青岛科技大学16、河南科技学院17、汉江师范学院18、湖南农业大学19、华南理工大学20、电子科技大学21、成都理工大学22、重庆文理学院23、西南林业大学24、西藏大学25、西安交通大学26、西北工业大学27、成都工业学院28、南京工程学院29、湖南工业大学30、成都东软学院31、闽南科技学院32、哈尔滨华德学院33、新乡工程学院3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信息工程学院是几本?

信息工程学院是二本学校,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95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软件技术学院、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两个校区分别坐落在高校林立的哈尔滨利民开发区学院路和哈东新区大学城。校园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80万元,图书68万余册,实现了校园内无线网络全覆盖,生均占有资源位于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规模:在校生6753人,其中本科在校生1542人,占学生总数的22.83%。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2人,生师比17.68:1,硕士以上学历2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12 %。本科生主讲教师全部达到硕士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达72%,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比例达40%。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省信息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依据《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国办发〔2019〕5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的政务信息化项目主要包括: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务云平台、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及机房等)、信息资源库、共性支撑平台、重点业务信息系统、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等符合《政务信息系统定义和范围》国家标准的项目。 第三条 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产生方式主要有自行建设和购买服务。 第四条 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应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五条 省政府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政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 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政府办公厅)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做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牵头负责政务信息化项目登记备案。 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加强跨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管理;财政厅负责政务信息化项目预算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省大数据中心承担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共性支撑平台等基础性项目建设实施,制定共建共享标准规范,组织项目技术论证,以及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务信息化项目登记备案等具体事务性工作;省委网信办、省国家保密局、省密码管理局、公安厅、审计厅等按照职能职责负责政务信息化项 目实施和运行、安全监管、绩效监督等相关工作。 第二章 系统整合和信息共享 第六条 政务信息化项目原则上必须依托省级政务云、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公共应用支撑平台等开展集约化建设,实现政务信息系统由分散建设向共建共享共用模式转变。原则上不再批准建设孤立信息系统。 第七条 重点建设以下类型项目: (一)中央和国家部署的重大政务信息化项目; (二)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提升执政能力、民主法治、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管理服务效能的项目; (三)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一网通办”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项目; (四)对分级分散建设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的项目,跨部门、跨层级共建共享的项目; (五)涉及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数据安全,弥补网络安全短板、消除严重安全隐患的项目。 第八条 对于本部门(单位)内部可整合归并的、可使用统建通用系统替代的信息系统,应终止其运行。存在以下情况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一)新建或扩建非涉密机房、数据中心、私有云平台,新增非涉密服务器、存储设备、服务端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采购的项目; (二)互联网出口的线路租赁项目和未整合到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的专网租赁项目,未纳入电子政务外网统一监管的终端安全防护项目; (三)未部署到省级政务云的非涉密新建项目,未迁移到省级政务云的非涉密升级改造项目; (四)新建或扩建数字证书、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公共支付、物流配套、通知消息、咨询投诉等共性系统,政府网站支撑平台、独立封装的移动客户端、大数据处理分析平台、执法检查类系统及相关模块的项目; (五)未接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类项目,未接入统一协同办公平台的非涉密办公类、决策辅助类项目; (六)需求或绩效目标不明确、内部系统整合不到位、数据目录普查不到位、数据共享要求落实不到位、信息安全保障不到位的项目; (七)非共建共享共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支撑平台、数据资源等项目; (八)原项目尚未验收的升级改造类项目。 第九条 政务信息化项目实行系统目录管理机制,全口径纳入政务信息化项目备案登记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新增项目应按规定在四川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报批。项目单位应加强已有信息系统整合,完善本部门(单位)政务信息系统目录并及时更新。未纳入系统目录管理的项目,不安排自行建设、购买服务和运 维经费。 第十条 省级部门(单位)需市(州)共享协同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审批、分级建设、共享协同的原则建设,由省发展改革委审批。省级项目单位应加强对市(州)的指导,统筹制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总体要求和标准规范。市(州)项目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整体框架、标准规范、建设任务、绩效目标及指标等,按照本地有关规定开展项目审批建设工作,并做好与省级项目单位的衔接配合。 第十一条 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政务信息化项目应进行信息共享。项目单位应接入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强化信息资源的规划、开发、共享和利用,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和共享信息使用情况反馈机制,确保信息资源共享,不得将应普遍共享的数据仅向特定企业、社会组织开放。 第十二条 项目单位未落实相关技术要求完成数据归集的,原则上不得申报新增项目。依据有关要求不能进行信息共享,但确有必要建设或保留的政务信息化项目,须报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 信息共享涉及国家秘密和安全的,提供和使用部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第三章 规划和审批管理 第十四条 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应结合国家要求和我省政务信息化发展特点,按照“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的发展方向,统筹考虑各部门建设需求,按程序报批后实施。 各部门(单位)编制规划涉及数字政府建设、政务信息化的,应当与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进行衔接。各部门(单位)实施政务信息化项目应符合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 第十五条 项目单位根据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等,提出本部门(单位)次年度政务信息化项目需求,通过政务信息化项目备案登记平台填报,同时提交项目申报材料。 第十六条 项目申报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单位、主要任务、项目建设依据和必要性、项目绩效目标,拟采用实施方式(自行建设或购买服务)及主要原因等; (二)技术方案。包括应用系统实施方案、信息资源目录、政务云需求方案、等级保护或分级保护方案、密码应用方案等; (三)资金来源。包括投资额度和运行维护经费、经费渠道(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中央专项资金等)等。 第十七条 领导小组组织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省大数据中心等相关部门(单位)对申报项目进行集中审查,确定年度政务信息化项目清单并按程序报审。审定后的项目清单作为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的依据。 第十八条 自行建设项目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下同)、初步设计方案(含投资概算,下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应包括系统整合、集约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分析专篇(章)。 前期工作深度达到规定要求,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项目,可以合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编报项目实施方案: (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要求的; (二)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原因,情况紧急的; (三)总投资不超过2000万元的。 第十九条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应编报项目服务需求方案,包括项目必要性、技术性和经济性分析,信息资源共享分析,信息安全要求,采用自建和购买服务方式经济性比较分析,经费需求,招标和采购方案等内容,明确主要目标、服务需求。同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不属于政府采购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货物和工程,以及将工程和服务打包的; (二)在信息系统使用期限内,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支付的服务费预算总额,明显小于通过自行建设所需的建设、运维经费总额,具有较好经济性的; (三)存在多家潜在服务提供商可供选择的; (四)不违反国家关于政务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安全保密有关要求。


信息工程大学怎么样

信息工程大学很好,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外文名: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简称:“信息工程大学”,创办时间为1931年1月。截止2020年9月,学校占地近8000亩 ,建有理、工、军、文、管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军队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担负着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信息领域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的重任。学校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 ,也是国家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办学条件:截至2020年9月,学校现有2000余名教学科研人员,拥有博士生导师172人、硕士生导师39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相关专家7人。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2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军优秀教师3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5人。何梁何利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奖和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12人,全军科技领军人才8人、学科拔尖人才14人,4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4人被评为“全军资深翻译家”,2人获国家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3人获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以上信息均来自于百家号。

上一篇:第三种幸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