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属于哪国的领土?
瓦罕走廊曾经是中国的故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阿富汗的地图上有一块土地就像伸出的一只长手,与中国的新疆接壤,这个地方就是瓦罕走廊。瓦罕走廊全长400公里,其中在阿富汗境内长约300公里,中国境内约100公里。这条长长的走廊曾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通往南亚、中亚和西亚的重要通道,玄奘去天竺取经就是走的瓦罕走廊。瓦罕走廊与其实际用途比起来,更重要的是其战略价值。瓦罕走廊的阿富汗的地带是1895年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划定的英俄缓冲地带。瓦罕走廊是清朝的领土,英俄划界事件,大清向英俄进行抗议和交涉。广义的瓦罕走廊长400千米,东西走向,其中中国的境内长为100公里,阿富汗境内300千米,中国和阿富汗的边界只有92.45公里。历史上帕米尔高原是中国的领土的一部分,唐朝设立葱岭守捉。负责管理整个新疆西部,也包括帕米尔高原。
瓦罕走廊为何中国不要?
因为瓦罕走廊海拔高,气温低,常年大雪封山。且当时国力衰弱,也保护不了。一年到头,除了生活在这里的牧民和边防军之外,几乎没人从这里经过。瓦罕走廊(英语:Wakhan Corridor;波斯语:واخان),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是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巴达赫尚省至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历史文化:明铁盖山口在瓦罕走廊东部的中国——巴基斯坦之间。由公主堡向前行进,过瓦罕走廊三桥,逆明铁盖河行驶约十余公里,便可看到——中外著名的明铁盖达坂,处雪山高耸,冰川形成的冰舌直泻山下。在海拔4200米的罗布盖孜沟的山坡上,矗立着“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纪念碑。明铁盖山口——明铁盖达坂是帕米尔高原上地势最开阔的河谷地带,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一直是帕米尔高原上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直到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为了避开克什米尔国际争议区,当地沿着红其拉甫河建起了一条现代公路,红其拉甫山口成为重要的口岸,持续千年来往不绝的明铁盖山口从此冷落下来,渐渐被人们遗忘。
为什么瓦罕走廊历史上属于中国,现在却是属于阿富汗
历史上,瓦罕走廊是南线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法显和玄奘去印度取经都经过此地。
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二万余人,翻越气候恶劣,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的葱岭(帕米尔高原),灭大小勃律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使得整个葱岭地区皆为唐朝领土。这是这一地区归属华夏的最早记录。
PS:高仙芝这一战是战争史上无法复制的奇迹。若不是现实发生过,军事家听起来都会觉得是天方夜谭。现代人即便带了先进的登山工具,以小规模的团队轻装去攀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在那个连棉花都没普及的唐代。
这种事历史上也就三个人做过,另外两人一个是汉泥拔,一个是拿破仑,他们爬越的都是高度低很多的阿尔卑斯山。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内乱不休,逐渐衰落。瓦罕走廊所属的帕米尔地区在阿拉伯帝国和吐蕃之间反复。PS:中亚以及西域地区也逐渐被绿化。
后来该地区的政权也经常向中原帝国朝贡。(靠这个赚中国钱!)
19世纪末,由于俄罗斯帝国的侵略扩张,中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发生争端。
PS: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曾派少量部队在帕米尔高原建立了哨所。但当时沙俄不断进入这部分帕米尔高原,中俄军队几次交战后清军不敌,退出到色勒库尔山脉以东。
到1893年所有周边国家和英俄都看出清兵不可能在色勒库尔山脉以西立足,于是俄英签了一个条约把这部分帕米尔高原瓜分了,其中瓦罕走廊就划给阿富汗作为俄英之间的缓冲区。
中国最后只勉强保存了塔敦巴什这一段的帕米尔高原,这就是我国新疆今天与塔吉克斯坦交界以及与阿富汗瓦罕走廊交界的地区。
1963年我国与阿富汗签中阿边界条约时基本上沿用1894年的国界来划界的。因此,瓦罕走廊属于阿富汗。
瓦罕走廊到底多长
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之上,全长400多公里。因为瓦罕走廊地貌多为高原山地,气候恶劣,居住在此并不舒适,所以人烟稀少。其实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际线相对都比较规则,一般形状这样特殊的接壤地区,其形成都有着历史原因,瓦罕走廊也不例外。在历史上,瓦罕走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早在汉唐时期,当时掌控中原地带的帝国王朝的势力就已经扩张到了此处。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古印度的时候,就曾经路过此地。在清朝末年之前,这一地带都是属于我国的,然而当时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面对西方列强已是焦头烂额,对于这遥远的西域地带根本就无暇他顾。19世纪末,沙皇俄国悍然出兵侵占了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之后仍然不满足,继续对我国的西北地区下手。当时清廷派左宗棠领兵出征,但也仅仅只收复了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