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化学式
阿司匹林的化学式:C9H8O4。阿司匹林 〔Aspirin,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 〕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本品为水杨酸的衍生物,经近百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对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酸痛及痛经效果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治疗风湿痛等。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临床上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熔点:136-140℃。沸点:321.4°C at 760 mmHg。闪点: 131.1°C。水溶性:3.3 g/L(20℃)。蒸汽压:0.000124mmHg at 25°C。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较强的碱性溶液,同时分解。安全说明: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并使用防护眼镜或者面罩。危险品标志: Xn:有害物质。危险类别码: R22:吞咽有害;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危险品运输编号: UN1851。InChI编码:1/C9H8O4/c1-6(10)13-8-5-3-2-4-7(8)9(11)12/h2-5H,1H3,(H,11,12)。
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
对阿司匹林的几点分析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系 张宁 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称乙酰水杨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一种解热镇痛药。
它自从1882年在德国拜尔公司诞生起至今,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经久不衰,始终是临床治疗发热、风湿的良药。
结合中学化学课上学过的有机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了一些有关阿司匹林的结论。
阿司匹林的物理性质 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味或微带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微溶于乙醚。
【实验一】粗略验证阿司匹林在水中的溶解性 将片剂阿司匹林充分研磨,投入到盛有2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
静置5分钟后,可以看到阿司匹林几乎没有被溶解。
阿司匹林的结构和分析 阿司匹林的分子式是C8H8O4,分子量是152,结构简式是 。
在一个阿司匹林分子中,有一个苯环,一个羧基,一个酯基,并且羧基和酯基连接在苯环的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
阿司匹林结构中含有羧基,因此阿司匹林具有酸的通性。
阿司匹林分子中又有一个酯基,因而它又可以在无机酸或碱的催化并微热(水浴)条件下,水解生成水杨酸 和乙酸CH3COOH。
生成的水杨酸结构中由于有游离的酚羟基,因而可以和起显色反应。
有的阿司匹林片有醋酸臭味,就是因为阿司匹林在保存过程中,贮存不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缓慢发生水解作用,生成了醋酸CH3COOH。
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 酸性 阿司匹林的酸性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验证: 与KI溶液的反应 【实验二】鉴定阿司匹林的酸性(1) 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KI溶液。
向KI 溶液中,加入阿司匹林粉末,并加热。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淡黄色。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
现象:溶液立即变为蓝色。
解释:KI可与酸性物质(下面以H2CO3为例)发生下列反应: 向KI中通入CO2或久置KI溶液,有下面反应: KI + H2O + CO2 KHCO3 + HI HI具有强的还原性,发生反应:4HI+O2 = ==== 2H2O+2I2 由于HI不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总的反应向生成碘单质的方向发生。
KI和阿司匹林的反应方程式是: ① + K I + H I ② 4HI+O2 == == 2H2O+2I2 (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 【实验三】鉴定阿司匹林的酸性(2) 向一试管Na2CO3溶液中加入阿司匹林粉末,并加热。
现象:产生无色气体。
解释:由于阿司匹林结构中有羧基(—COOH),在水中可电离出H+,H+与反应生成CO2 释放出来。
2. 水解反应 因为阿司匹林结构中不含有游离的酚羟基,所以阿司匹林不与Fe3+起显色反应。
但是阿司匹林水解的产物水杨酸中含有酚羟基,可以与Fe3+起显色反应。
【实验四】验证阿司匹林的水解反应 将阿司匹林溶于适量NaOH溶液中,加热直至溶液沸腾。
向试管中滴入稀HCl,直至溶液显酸性。
这一步的目的是使在第①步中NaOH溶液中生成的 转化为水杨酸钠 。
现象:溶液中有白色晶体析出。
向一试管 FeCl3溶液中加入该白色晶体,溶液呈紫色。
解释:阿司匹林在NaOH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了有游离的酚羟基的物质,即生成了白色晶体水杨酸钠 ,它与Fe3+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长效缓释阿司匹林 这些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阿司匹林家族又增添了许多新成员,如:肠溶阿司匹林,水溶阿司匹林(巴米尔片),小剂量阿司匹林等等。
其中有一种是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它的结构简式是: 长效缓释阿司匹林能够在人体内通过水解作用缓慢地释放出阿司匹林。
它利用就是酯在胃酸的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原理。
阿司匹林的功效是什么?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1.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2.预防心肌梗死复发3.中风的二级预防4.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5.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6.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7.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8.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其他用途:用途一: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用途二: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内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牙痛等。
阿司匹林的功效是什么?
阿司匹林最为常见的功效就是镇痛作用,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来对痛觉神经起到止痛的效果,属于外周性止痛药,但是并不是可以治疗所有的疼痛,主要对于慢性的钝痛效果比较明显。阿司匹林的功效很多,常知道的就是抗血小板功能,实际上阿司匹林还可以解热、消炎,同时临床发现,对老年痴呆也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就可以达到减轻老年痴呆的作用,这可能是促进血液流动,阻止血液凝固,防止血栓形成,而达到了缓解老年痴呆的效果,但是阿司匹林现在对抗血小板的治疗,以及从一级预防变为二级预防,因此对于明确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可以采用阿司匹林来进行抗血小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