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班”为他专门设计,我国第一代神童宁铂,他现在怎样了?
教育不单单是提高智力那么简单,不单单是培养人的知识,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情商,比如品格。今天我们来聊聊那种人人羡慕的天才。有的天才,能给社会乃至整个时代整个人类做出突出的贡献,比如牛顿,比如爱恩斯坦......有的天才,在他们早年显示出惊人的天赋还有学习能力,甚至让一些高校给开绿灯,给这些天才特设一个班。宁铂就是那样一个人。他小时候惊人的学习天赋让他一鸣惊人,让中科大特设少年班就为招他进来把他培养成才。小时候的宁铂是怎样的?别人还在牙牙学语的两岁,他就能被不少古诗;别人还在刚说话说利索的4岁,他就识字了,还不少;别人还在刚上小学的7岁,他居然把医术就学成了,而且是医术了得那种......真正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天才少年的,是他和副总理下一盘围棋,结果还嬴了才智双全的副总理。正是这件事情,让中科大想揽这位少年成为自己的学子。而那时宁铂也就是13岁而已。别人13岁在干嘛?大概也就是刚上初一,还可能没有他那样的成就。当然,中科大的少年班不是唯独招收一名学生,他招收了20个天才少年,而宁铂是这些佼佼者中的佼佼者。提前进入了不少人梦寐以求的名校,宁铂最后怎么样呢?他并没有在他专业做出特别的贡献,4年后,他大学毕业后直接成为了大学的一名老师。2年后,也就是他19岁的时候,他成为了全中国重点大学的最年轻的讲师。这当然也很优秀了。让人惋惜的是他后面的举动。他大学学的是设计专业,他渐渐地不再喜欢这个专业,希望自己能在天文学有所研究,于是他多次申请南京大学的天文系,只是都被拒了。一向心高气傲的他,忍受不了这样的失败。而且可能是太早成名,别人给的都是赞美和掌声,他觉得自己能力超群,长年累月下来他慢慢地演变成恃才傲物,不懂得尊重别人,即使别人能力比他强。在这样的心理素质下,他跑去当和尚了,因为那时他觉得自己除了痛苦就是痛苦,甚至都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可能佛学净化了宁铂扭曲的心灵,多年后,他终于觉得自己重活了,不再么痛苦,他还俗了。还考了心理咨询师的牌照,去当了心理咨询师,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知识能同样帮助曾经像他那样迷茫的人,曾经痛苦或者正历经痛苦的人。所以,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呢?拔苗助长或者能看到短期的效果,可是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心理因素也是影响人的成长和作为很重要的因素。
上世纪第一神童,13岁被大学破格录取,为何后来选择出家为僧?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神童,他们才赋优异,战国时期秦国大臣甘茂之孙甘罗十二岁位秦相吕不韦的宾客;南北朝神童元嘉可以“一心六用”,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口诵经史,目数羊群,兼成四十字诗,足书五言一绝;唐朝王勃从小便能写诗作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也是神童,古代时曾出现无数神童,他们在小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在现代社会也曾出现过许多神童,在上世纪有位小孩被称为“第一神童”,13岁便被大学录取,这位天才少年最终却选择了一条让人难以理解的道路。 1978年,全国的报纸、杂志、电视聚焦于一位名叫宁铂的天才少年,如果您看过《少年班》可能就会对他们有所了解,在剧中有一位光头小孩,他精通占卜算卦,只需夜观天象,起一卦便能够得出结论,并且正确率达到了100%,此人的原型便是天才少年宁铂。 宁铂出生于1965年,江西赣州人,家境很普通,他从小便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2岁时就能背30多首毛**的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之间就进入小学学习,后来由于动荡就一直在家随便看书,看过医学、围棋、唐诗宋词,他不仅仅是看,而是看会,并且精通,看书没多久便会开药方,还能与大人对弈,能吟诗作对。 13岁时,宁铂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成为了大学生,当时还为此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1979年时,少年班的学生都开始选系,宁铂要求调到南京大学学天文,但被学校拒绝,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一位名人(宁铂在入校时是少年班中名气最大的一个),所以只好选了理论物理,但宁铂仍未放弃对天文星象的喜爱,这也为他后来所做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宁铂19岁就留校任教,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助教。当时少年班的天才神童其实并不自由,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几乎都攻读理论物理,导致身心无法调适,这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宁铂曾说:“并不是神童害了我,这一点的话,我作为过去的经验,不管是怎么样,作为我人生经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这点给我的体会很多,使我认识了很多东西。”宁铂后来有三次报考研究生,但因为各种理由而退出,连考场的大门他都没有进过。 神童拥有异于常人的能力,却有也超乎常人的压力。 宁铂的同学(周逸峰)曾说:“进少年班,在当时看来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一个人在这种荣耀感之后,如果用得好是一种动力,用不好它就是一种压力。”果然,在1998年时,宁铂在电视上猛烈抨击神童教育,他实在是难以忍受住这种压力,可能天才的内心让人难以理解,就如海子一样,最终选择卧轨自杀,让许多人为之诧异,宁铂并没有选择轻生,而是选择出家为僧。 在学校期间,宁铂必须服从人们安排好的失去,满足所有人围观一位神童的好奇心,压抑始终伴随着他,在中学时,宁铂就明确表示不喜欢物理,也不愿意学,但正因为他是宁铂,在大学期间他的物理分数平平,可他还是要装作出很轻松的样子,甚至有人还觉得“宁铂已经不行了”。一面陷入自卑的痛苦,一面又不得不武装成一个天才的样子,后来他转向“星相学”的研究,在当时的人看来,宁铂变得有些“神神叨叨”了。 《少年班》一剧中,王大法对天文星象的研究便是来源于宁铂。1998年,宁铂结婚,但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和谐,于是醉心于佛学,四年后,宁铂选择前往五台山出家为僧,但被学校强行召回,一年后终于遁入空门,昔日的神童,今朝高僧(宁铂在寺庙里也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宁铂引用高尔基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我的心眼,是皮肉上熬出来的。”他们在那个特定年代共同参与了神话缔造和后来的“伤仲永”。 自己是时代需求的产物,如果青春可以重来,我绝不会再度少年班。——宁铂 (图文来自网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3岁被中科大录取,被称“第一神童”的宁铂,为何出家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历史的长河里记录了无数的少年天才,而天才中的天才足以称为“第一神童”。封建社会时期,一个天才的定义是科举考试,自建国以后,天才的定义则是通过高考,全国千万位考生参加高考,那些高考成绩名列前茅的则足以被称为“天才”。科举考试为封建王朝选拨了无数人才担任官职去管理中央和地方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而高考也为祖国选拨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13岁的神童近代也出现了一位少年天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宁铂。年仅13岁获破格进入大学就读。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十年的高考在1977年得以恢复,与此同时也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有教育部下属部门统一安排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进入大学学习。高考制度的恢复在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二年他便以最高的成绩被破格招入中科大少年班,那一年他才10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当是同年龄的儿童一般都在上小学,而宁铂却参加了高考还取得了最高的成绩,要知道大多数学习数年的高三学子的高考成绩都比不上宁铂的高考成绩,可谓众望所归。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宁铂以最高成绩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消息一经扩散,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就连附近知道宁铂但与其并不熟悉的人们也对这件事夸夸其谈,此后宁铂便如同当红明星一样成为人们的饭后谈资,真真实实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从此宁铂便成为人们眼里当之无愧的“神童”。1978年3月,宁铂同新生一样来到中国科技大学,但与其他新生不同的是宁铂只有10岁,十八九岁的同学便对其感到非常的好奇,在校园中容易受到人们的瞩目,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其他同学甚至老师的关注,这无疑给宁铂带来了一丝丝烦恼。入学初遇在宁铂第一天入学的时候,宁铂的父亲的好友倪霖曾把宁铂叫到家里谈话,谈话的内容则是宁铂被人们过大地夸奖。鲁迅曾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但有时候却是“站得越高摔得越惨”,一个成年人有时候被寄予过高的期望反而不利于以后人生的发展,更何况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进入学校的宁铂被安排在物理专业,物理专业是当时中国科学界最热门的专业,这也反映了当时中科大对宁铂的重视,想将这位“神童”培养成栋梁之才。神童为何出家?但实际上,宁铂对物理不感兴趣,物理是宁铂所有科目中最差的一科,于是宁铂便想转到南京大学去学习自己喜欢的天文学,但是中科大不愿意放弃这个神童离开。1982年宁铂本科毕业,19岁的宁铂留校任教并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同年,宁铂第一次报考研究生,但没有去考试。下一年的宁铂再次报考研究生,体检完成后宁波再次放弃。第三次的宁铂再一次报考研究生,这一次的他已经完成了准考证的领取,非常可惜的是宁铂在进考场的前一刻放弃了。1989年到1991年,宁铂连续三年都报考了托福,但从未成功,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宁铂感到焦虑。年少成名,在成年人看来是一件好事,因为成年人的心智已经成熟,但对一个年少的孩子而言,年少成名带来的好处可能比坏处还多,尚未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宁铂从小就被自己“神童”的称号所拖累,非常不喜欢被人们提及自己是神童,如果能改变现状的话,他希望自己可以自由地发展。转专业被拒绝后的宁铂就开始好奇佛学,很长的一段时间宁铂都在研究佛学。终于,在2002年的时候宁铂选择了皈依佛门,被称“第一神童”的宁铂出家了,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