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六步法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问题即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在整个危机干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围绕所确定的问题来把握倾听和应用有关技术。第二步: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将保证求助者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简单地来说,就是对自我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第三步:给予支持危机干预的第三步是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第四步: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这一步侧重于求助者与工作人员常会忽略的一面——有许多适当的方法或途径可供求助者选择。因为多数情况下,求助者处干思维不灵活的状态,不能怡当地判断什么是最佳的选择,有些处干危机的求助者甚至认为无路可走了。第五步:制订计划危机干预的第五步是制订计划,这是从第四步逻辑地、直接地发展而来的。危机干预工作者要与求助者共同制定行动步骤来矫正其情绪的失衡状态。第六步:得到承诺第六步得到承诺紧接在第五步之后,同样,控制性和自主性问题也存在于得到恰当的保证这一过程中。
如何处理心理危机及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它的处理能力,无法解决时所产生的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危机到来时,会让人心里焦躁、恐惧、无助,思维迟钝,情绪暴躁,不愿与人交往,不愿表达真实的感受,行为出现异常,比如体重明显变化,时常感觉疲惫,无精打采。连续一周以上失眠厌食,甚至出现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精神面临崩溃或失常,做一些自伤自虐行为。
危机并不可怕。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每个人可能都会有某些心理问题,或不知什么时候会遇到危机事件,面对心理困扰,乐观地对待,勇敢地面对才是最宝贵的态度。
(1)尽快求助。自己解决不了,要及时告知老师、家长,最好找专业人士帮助解决。
(2)乐观对待。学会正向看待问题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自己内在的能量,充分认识自己的品格优势,提升战胜困难的勇气与能力。
(3)树立自信。增强自信凡事都有应有必胜的信心,对自己的充分自信是削除自卑的最好方法,因为自信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但在自信心的基础上,要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报负水平”。过低不利激发斗志,过高易遭受失败。
(4)积极暗示。自我鼓励与暗示,如“我能克服这一切!”“我一定能战胜磨难!”“我一定行!”等。
(5)加强运动。多参与班集体活动,加强 体育 锻炼。
我是心理老师何竟轩,希望可以帮到你!
首先,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一下所谓危机干预,简单来说, 是咨询师通过咨询或治疗的技术帮助"心理危机者"重新建立良性或者说平衡、平衡的心理认知状态 。
心理危机有很多的种类,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个人在应激事件发生后出现的应激心理,例如:经历了由于事故、人为等因素的个体心理或身体损伤,目击了具有强烈刺激的事件等,再如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体应激心理的处置等。在这些事件当中,心理干预工作当然是能够早一点介入为好,这样才能给予受助者效果更好地帮助。
应激心理具有不同的引发事件和强度,处理起来也是不大相同的,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步骤:
1、确立和评估
当我们开始介入时,当事人的心理、身体状态都需要进行专业的评估以及相关问题的确立。 总体来说,我们需要给予被助者充分的共情、接纳、尊重、积极关注以及及时地回应,从心理学来说,这是技术,但根本还是态度大于技术的 。
对于一部分被助者而言,他们意识比较清晰,认知比较完整,那么,可以采用会谈或者问卷的方式来近一步的确立问题以及他们潜在的心理需求,而对于一部分刚经历了应激事件的人而言,可能他们的意识不完整,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
2、提供安全的感
无论是哪一种应激事件,不安全感始终是伴随着被助者的心理阴影, 所以,无论是从环境上还是生理、心理上,提供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是首要也是必要的。 这种安全感的提供可以是人的陪伴,环境的提供等。同时,这也是我们和被助者展开对话和干预的一个基本要素。
3、支持工作开始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这种支持并非只是言语行为,有时候,拥抱、陪伴、闲聊、回忆都可以成为我们支持他们的"工具",甚至,有时候无声的、真诚的陪伴比言语更有力量。
汶川大地震之后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所谓"心理志愿者"在对一个丧失两位女儿的母亲进行危机干预的时候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志愿者使用的所谓"心理技术"使得这位母亲陷入了更深的悲伤而发生了事故。在这样大的天灾和如此重大的心理灾难之后,没有什么言语能够平抚他们的心理伤害,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陪伴、给予积极的关注,之后才是所谓的技术介入。
4、共同 探索 并提出应对方式
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从不是教导关系,而是共同 探索 心理秘密以及共同制定方案的同盟关系,心理危机干预也是如此。所以,对于能够和咨询师进行正常沟通的被助者而言,咨询师帮助他们寻找积极的心理资源,帮助他们树立客观、积极的认知状态,制定一个合适的计划。
5、建立一定的"契约"关系
心理危机并不是一次短暂的帮助工作,对于一些人来说,数次或多次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所以,在一次咨询过后,我们需要帮助来访者进行下一次或者计划执行的允诺,这种类似于契约的关系能够较好地帮助来访者进行思考和增强行动力。
我个人认为,这五个步骤是心理危机干预最主要的步骤以及作为咨询师应该做的工作。
最后,虽然这种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中也包含工作人员多年的专业训练和技能学习,以前更多是志愿者来做的,但是随着专业度的提高,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咨询师才能更好地进行这份工作,这也是对于被助者的最大的负责。
心理危机干预
第一步:情绪舒缓(10——20分钟)
目的:向来访者提供舒缓情绪的心理支持,倾听、共情 要点:找到事件对个体的意义,层层揭示个案的感受,挖掘内心的
渴望;
第二步:评估个案为及程度及心理问题(贯穿整个咨询)
目的:评估个案问题类型及严重程度,判定是否成为危机; 方法: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要点:注意识别危及个案或他人生命的危险信号,如果存在自伤或
伤人危机,需跳过第三阶段直接进入下面的自杀危机干预
流程(生命第一);
第三步:焦点解决(20分钟左右) 目的:锁定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推动改变;
方法:利用焦点解决各项技术;
要点:
聚焦当前最关键的、最容易解决的一个小问题;
个案是了解自己的专家:
解决方法一定要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你从前遇到这些问题是怎麽解决的?
解决之道在例外之中——关注个案积极方面;
生理干预。当心理压力来临时,我们不妨试着让自已的呼吸慢下来,连续、缓慢地做十次深呼吸。深呼吸可使大脑供氧充足,同时使人心率减慢,情绪稳定。
行为干预。当你心 情感 到烦闷时,可以停下手中的工作,到阳台上去闻一闻花香,看一看天上的白云,或者上网冲一下浪,或者给最亲爱的人发个短信,打个电话„„经过以上或类似的行为干预,你会暂时缓解心理压力,精神抖擞地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生理干预。当心理压力来临时,我们不妨试着让自已的呼吸慢下来,连续、缓慢地做十次深呼吸。深呼吸可使大脑供氧充足,同时使人心率减慢,情绪稳定。
行为干预。当你心 情感 到烦闷时,可以停下手中的工作,到阳台上去闻一闻花香,看一看天上的白云,或者上网冲一下浪,或者给最亲爱的人发个短信,打个电话„„经过以上或类似的行为干预,你会暂时缓解心理压力,精神抖擞地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每个人都有心里过不去时候有些东西,但是千万不要做心里评估,这个很害人,贴上标签就很难撕下来!不然就是二次伤害!
心理危机的本质就是失能,而肌体失能与心脑失能相互促进,所以干预肌体失能,使肌体生簧,呼吸活络,可以改善心脑肌体失能,从而改善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六步干预法包括哪些
心理危机六步干预法包括: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订计划、得到承诺。第一步:确定问题即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在整个危机干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围绕所确定的问题来把握倾听和应用有关技术。为了帮助确定危机问题,推荐在干预开始时,使用核心倾听技术:同情、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第二步: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将保证求助者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简单地来说,就是对自我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第三步:给予支持危机干预的第三步是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工作人员不要去评价求助者的经历与感受是否值得称赞,或是否是心甘情愿的,而是应该提供这样一种机会,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一个人确实很关心我!”第四步: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这一步侧重于求助者与工作人员常会忽略的一面——有许多适当的方法或途径可供求助者选择。因为多数情况下,求助者处干思维不灵活的状态,不能怡当地判断什么是最佳的选择,有些处干危机的求助者甚至认为无路可走了。在这一步中,工作者有效的工作能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其中有些选择比别的选择更为适宜。应该从多种不同途径思考变通的方式:1.环境支持。这是提供帮助的最佳资源,求助者知道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2.应付机制,即求助者可以用来战胜目前危机的行动、行为或环境资。3.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可用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应激与焦虑水平。如果能从这三方面客观地评价各种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危机干预工作者就能够给感到绝望和走投无路的求助者以极大的支持。虽然危机于预工作者可以考虑有许多可变通的方式来应对求助者的危机,但只须与求助者讨论其中的几种。因为处于危机之中的求助者不需要太多的选择,他们需要的是能现实处理其境遇的适当选择。第五步:制订计划危机干预的第五步是制订计划,这是从第四步逻辑地、直接地发展而来的。危机干预工作者要与求助者共同制订行动步骤来矫正其情绪的失衡状态。计划应该:1.确定有另外的个人、组织团休和有关机构能够提供及时的支持。2.提供应付机制——求助者现在能够采用的、积极的应付机制。确定求助者能够理解和把握的行动步骤。根据求助者的应付能力,计划应注重切实可行和系统地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可以包括求助者与危机干预工作者的共同配合——如使用放松技术。计划的制订应该与求助者合作,让其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这一点很重要。制订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性和自尊。有些求助者可能并不会反对帮助者决定他们应该做什么,但此时这些求助者往往过份地关注于自己的危机而忽略自己的能力,他们甚至会认为将计划强加给他们是应该的。让受情绪困扰的求助者接受一个善意强加给他们的计划往往很容易。因此在计划制订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求助者的控制性和自主性,让求助者将计划付诸实施的目的是恢复他们的自制能力和保证他们不依赖于支持者,如危机干预工作者。第六步:得到承诺第六步得到承诺紧接在第五步之后,同样,控制性和自主性问题也存在于得到恰当的保证这一过程中。如果制订计划这一步完成得较好的话,则保证这一步就比较容易。多数情况下,保证这一步比较简单,让求助者复述一下计划:“现在我们已经商讨了你计划要做什么,下一步将看你如何向他或她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请跟我讲一下你将采取哪些行动,以保证你不会大发脾气,避免危机的升级”。在这一步中,危机干预工作者要明确,在实施计划时是否达成同意合作的协议。在第六步中,危机干预工作者不要忘记其他帮助的步骤和诸如评估、保证安全和给予支持的技术。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然后,在检查、核实求助者的过程中用理解、同情和支持的方式来进行询问。也就是说,核心的倾听技术在这一步中也很重要,与在确定问题或其他步骤中一样。
心理危机干预的总体思路
心理危机干预的总体思路如下:1、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确定和理解求助者的问题。干预人员使用积极的倾听技术:同感、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2、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应该将保证当事人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这里的安全是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在干预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订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给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3、给予支持和帮助,危机干预强调与当事人沟通和交流,通过语言、语调和躯体语言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让求助者相信。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