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克公式的介绍
德雷克公式 又叫德雷克方程(Drake equation,又称萨根公式(Sagan equation)或格林班克公式(Green Bank equation)),后又称“绿岸公式”。由美国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于1960年代在绿岸镇提出的一条用来推测“可能与我们接触的银河系内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数量”之公式。已故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也参与了方程的研究并在作品中大量描述。
德雷克公式
德雷克公式是用以推算银河系及可观测宇宙能与我们进行无线电通信的高智能文明数目。公式1为:N=Ng×Fp×Ne×Fl×Fi×Fc×FL公式2为:N=R*×Fp×Ne×Fl×Fi×Fc×L基础释义公式1:N=Ng×Fp×Ne×Fl×Fi×Fc×FL意思为: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银河系内恒星数目×恒星有行星的比例×每个行星系中类地行星数目×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其中:N 代表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Ng银河系内恒星数目Fp恒星有行星的比例Ne每个行星系中类地行星数目Fl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Fi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Fc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FL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 公式2:N=R*×Fp×Ne×Fl×Fi×Fc×L公式2与公式1的区别在于R*替代了Ng,L替代了FL。R*为银河系形成恒星的平均速率,L为科技文明寿命。拓展如果银河系恒星处于稳定状态(与现代观测相符合),那么R*等于银河系内恒星数目(Ng)除以恒星平均寿命(Ls)。R*×L就等于(Ng/Ls)L=Ng(L/Ls)。由于(L/Ls)与fL基本相同,故两个表达式等价。德雷克方程虽然简单,但却无法求解。该方程最大的不确定项是“科技文明的存在时间(L)”因为该项取决于科技文明本身,其中有些项是已知项。由于L是最大的不确定项,在“独眼巨人计划”中,方程可以被简化为N=L。
德雷克海峡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与南极洲两个大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DrakePassage)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长300千米,宽900~950千米,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5248米。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其宽度竟达970千米,最窄处也有890千米。
同时,德雷克海峡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如果把两座华山和一座衡山叠放到海峡中去,连山头都不会露出海面。表层水温冬季为0.5~3.0℃,浮冰可漂浮至南美南端;夏季为3.0~5.5℃,无浮冰。表层水富含磷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自北向南递增。这里是世界上已知的营养盐丰富,有利于生物生长的海区之一。
德雷克方程
德雷克公式,又称德雷克方程(Drake equation)、萨根公式(Sagan equation)、格林班克公式(Green Bank equation),后又称“绿岸公式”。由美国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于1960年代在绿岸镇提出的一条用来推测“可能与我们接触的银河系内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数量”之公式。已故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也参与了方程的研究并在作品中大量描述。公式1:N=Ng×Fp×Ne×Fl×Fi×Fc×FL意思为:法兰克·德雷克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银河系内恒星数目×恒星有行星的比例×每个行星系中类地行星数目×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德雷克方程虽然简单,但却无法求解。该方程最大的不确定项是“科技文明的存在时间(L)”因为该项取决于科技文明本身,其中有些项是已知项。由于L是最大的不确定项,在“独眼巨人计划”中,方程可以被简化为N=L。
德雷克公式的方程意义
科学家推测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可居住行星,而智慧文明的数量也很庞大,文明之间的联系是否被光速恒定所阻挡呢?随着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等陆续发现新的太阳系之外行星世界,可居住星球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我们发现,而外星智慧文明则是一些研究人员不断追寻的目标,早在1960年代,科学家法兰克·德雷克就提出了可能与人类接触的外星智慧文明数量,也被称为德雷克公式。目前,开普勒望远镜的故障令美国宇航局感到惋惜,对系外行星探索计划而已是个重大打击,科学家已着手重启系外生命的探索计划,预计在未来10年之内发现太阳系外的生命迹象 。1961年,法兰克·德雷克认为可以根据一个新的方程式计算外星文明数量,但是该公式中有一个变量在当时还不得而知,即系外恒星存在行星的可能性有多少。过去的二十年内,系外行星的发现报告如同雨后春笋般涌出,其中开普勒望远镜的发现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该探测器自2009年发射后,已经发现130多个系外行星世界,等待确认的数量达到3000颗左右,显然系外行星在恒星周围是普遍存在的。对此,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萨拉·西格认为目前需要对德雷克方程式进行修改,这个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已经估计出整个银河系中行星数量的大致范围。在马萨诸塞州举行的会议上,西格提出了该议案,并作了题为“后开普勒时代系外行星探索”的报告。虽然开普勒望远镜出现了故障,但是该探测器在4年时间内的观测数据库十分庞大,其中可能包含了恒星周围可居住带上岩质行星的信号。德雷克方程式一共有七个变量,分别为银河系内恒星形成速率、恒星周围存在行星的可能性、可居住带上存在岩质行星的概率、行星可演化出生命的概率、行星生命演化至高级文明的概率、外星高级文明可发展出星际通讯技术的概率、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发生联系的高级文明数量。开普勒探测器的发现成果已经可以解读该公式中的两个变量,即行星世界存在概率与可居住带上岩质行星出现的可能性。为了进一步缩小范围,开普勒望远镜此前已经对天鹅座附近150,000颗恒星进行观测,试图寻找恒星出现的周期性亮度变化,发现行星凌日现象。通过这个方法,科学家可以发现行星存在的数量以及与主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在开普勒探测器发射之前,只有少数几颗行星被确认为是体积与地球相近的岩质行星,此类搜索方法适用于寻找体积较大的气态行星。随着开普勒望远镜陷入困境,发现可居住带上的行星任务变得艰难,有研究人员认为寻找类地行星的任务可能需要7至8年的数据支持,开普勒首席研究员威廉·布鲁克则认为现有的数据中已经存在类地行星的信号。萨拉·西格提出的改进德雷克方程主要定义域为红矮星,此类恒星比太阳要小,温度更低,如果它们周围存在类地行星是很容易被发现的。更重要的是,红矮星是我们银河系中最常见的恒星,科学家发现距离地球最近的可居住行星可能位于6.5光年之外的红矮星系统中。寻找宇宙生命的方法还可以从探测生命代谢产生的气体入手,通过更加细致的光谱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行星的大气成分,如果探测到生物信号,那么也可以证明这些星球是可居住的。即将入轨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加入对可居住行星的探索任务,SETI研究所研究人员吉尔·塔特认为如果发现了生物信号,那么我们将会花更多的时间对这一星球进行观测,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可居住的星球,但事实上其不仅仅是一个可居住的世界,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奥秘。
海贼王德雷克是谁 德雷克简介
1、X·德雷克,日本漫画《海贼王》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人称“堕落的海军少将”、“赤旗·德雷克”,“极恶的世代”之一。北海出身,曾为海军少将,后离开海军,建立德雷克海贼团,在进入新世界后投身于四皇凯多旗下,成为百兽海贼团最强台柱“凌空六子”之一。
2、以上身份则都是为了掩人耳目,德雷克的真实身份海军本部机密特殊部队“SWORD”队长,是海军打入海贼内部的卧底。
海贼王德雷克出场(海贼王德克雷是谁)
1、海贼王里德雷克是谁。
2、海贼王德雷克身份曝光。
3、海贼王冯克雷有没有死。
4、海贼 德雷克。
1.德雷克,日本漫画《海贼王》中的角色,极恶的世代中的一名。
2.北海海军出身,曾为海军少将,后离开海军,建立德雷克海贼团,现已投于四皇凯多旗下。
3.德雷克的外形取自阿兰·德龙饰演的蒙面侠佐罗。
4.身份背景:北海出身,原海军将校迪埃斯·巴雷鲁斯的儿子,曾是海军本部少将,后建立德雷克海贼团并出任船长。
5.“大事件”发生前登陆香波地群岛的“海贼界十一位超新星”之一,他当时的悬赏金在十一人中排名第四位。
6.意外的成为了海军,而因为一些未知原因德雷克在当上海军少将之后也离开了海军,和父亲一样成为了海贼。
7.性格特点:童年时代的德雷克于单行本SBS专栏登场,当时的他是个性情开朗的男孩,而且从孩提时代便养成随身佩带小刀的习惯。
8.被称为‘‘堕落的海军少将’’,经过了和罗命运的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