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台风

时间:2025-03-30 08:36:47编辑:分享君

我国东北部有没有台风?

  有,但不会有大台风。
  今年8月28日—29日,“布拉万”登陆朝鲜,我国辽宁丹东及周边地区有暴风雨,29日14时中心进入黑龙江省通河县境内。
  一般而言,夏季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热带气旋并不多见,由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台风在经过黄海和渤海地区的时候,海温已经不能给其提供足够的水气支持,加上西风带带来的严重风切,会使系统很快转性为温带气旋并消散。


台风登陆东北是不是很罕见?登陆东北的台风有哪些特点?

如果把台风比喻为锅内煮沸的水,那么副高内部的下沉气流就如同一个高压锅盖,抑制台风一代,而副高顺时针循环流动将沿着其边缘引导台风。因此,当副高力削弱时,将位置升至北方,靠近北方,在被“高压锅”抑制之前,水道将快速“滚动”以产生台风,并沿着高西方,北方的趋势是。你能打开一个北部通道,一路走到东北,你必须看看台风是否具有其实力的固有力量,以及大规模循环系统北方的外部条件。其中,高海温,充足的水蒸气输送,高海拔弹性,可为台风维护强度提供足够的“动力”;高调的方向,西风的强烈发展,并在东北切割冷涡流,确定北部的台风移动路径。“总的来说,北方的大气循环局势相对稳定,路径变量不大,力量逐渐削弱,后期变化是温度淬火旋风的可能性,风雨的影响很高,预测很困难。“专家表示,台风一路走来。从中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它将受到更多天气系统的影响。在向北的过程中,干燥空气不断参与其循环,强度发展受到不利影响,这在北方很常见。随着台风的纬度纬度,海的冷空气状况逐渐加强,北方干燥空气的强度逐渐减弱,“海洋”“梅莎”也呈现出这个特征。但是风雨的影响有另一个变化。台风进入高纬度地区后,它与冷空气和变性温带旋风相结合,具有更宽的影响范围,并带来更多的降雨和局部瞬间风。台风本身是一种热情的热带气旋,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当冷空气入侵变化时,原始的热力学结构发生变化,逐渐转化为温带气旋。在侵袭的早期,温暖和潮湿的空气遇到冷空气,台风的能量给出了大规模的释放,导致了强烈的降水和刮风的天气。当台风被转化为温带旋风时,无法放松预防工作。温带旋风的平均直径为1000公里,小到几百公里,大量超过3000公里,风暴仍然很小,冲击范围更大,它是影响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中等和高纬度。一方面,台风影响面积不限于着陆点。台风环云可以延伸数百到千公里,具有广泛影响;台风风雨的影响将显示作不对称,强风将集中在一方面;即使是台风中心也离该地区很远,或者也可能有风湿的天气。另一方面,在台风变得温度升温之后,它不仅是该过程中稳定风暴的较大阶段,而且内部不均匀的风和雨水分布也将带来当地强风雨,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居民的生命和经济社会。操作。作为我国国家的食物领域之一,东北部的各种秋季收获作物都处于突出的产量。台风防御工作不仅专注于着陆点的风暴力量,而且客观地评估了台风灾害风险,巩固了丰富的影响,协助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完全收紧防灾和救灾救灾。

双台风效应详细资料大全

双台风效应(又称藤原效应)是指两个台风靠近时,它们将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与位置依两个台风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之强度来决定。旋转时正常一个走得快些,另一个走得慢些,有时也可能合二为一。这个现象,是由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于1923年在水流实验中首先观测到的,所以也称藤原现象。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双台风效应 外文名 :Double typhoon effect 又称 :藤原效应 首先观测到 :藤原博士 基本分类 :三类 效应成因,基本分类,单向影响型,相互影响型,合并型,常见情况,互旋,大吞小,小跟大,互斥,拉伸,历史现象,相关资讯,2012年,2009年, 效应成因 藤原效应源于日本气象学家藤原( Fujihara )博士于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涡旋实验及观测。他发现两个距离很近的气旋性涡旋会受到对方的影响,互相沿着两者中心所形成的轴线心,呈气旋性方向移动。两个涡旋并有彼此接近及合并的趋势。 双台风现象示意图 虽然双台风效应的定义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但是,双台风效应却可以是千变万化,并不一定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热带气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动方向,或两股热带气旋互相排开,或一个跟随一个移动,甚至它们之间不发生双台风效应。因此,每当两股热带气旋互相靠近时,预测热带气旋的路迳往往会变得十分困难。双台风效应这个名词可谓是亚洲区域对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独有的称谓。在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则被称为“齿轮气旋”( pinwheel cyclone )。 基本分类 一般而言,最常见的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三类: 单向影响型 当一般较强与一般较弱的热带气旋互相接近时,较强的那股热带气旋会支配着较弱的热带气旋的路径,令那股较弱的热带气旋绕着它作反时针方向旋转。例如1994年的台风添姆(Tim)对热带风暴云妮莎(Vanessa)的影响。 相互影响型 当两股热带气旋的强度相当时,那么,两者便会互相围绕一个共同中心旋转,直至两者受到其它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或其中一方减弱,才会脱离互相影响的局面。例如1986年的台风韦恩和台风维娜、2009年的台风莫拉克和天鹅、2010的强热带风暴狮子山和热带风暴南川、2011的强热带风暴米雷和热带风暴海马。 合并型 比较强劲的那股热带气旋可能会把小的热带气旋吸收,令它成为自己环流的一部份。情况就如1999年初的玛吉把南海的低压区吸收一样(但要距离够接近,及那股弱的热带气旋不受其它天气系统影响其移动才行)。 常见情况 互旋 1994 派特 ( Pat ) VS露丝 (Ruth) 2000 派比安 (Prapiroon) VS玛利亚 (Mari) 二个气旋范围强度都要相当,绕着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减弱或离开 ( 二个若都为大型气旋就会自相残杀,若为中小型或许能维持强度 )。不过一般来说,西北太平洋台风互旋时间持续不长,很容易演变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双台风效应 大吞小 2006 桑美 吞 宝霞 2011 马鞍 吞 蝎虎 2017 奥鹿 吞 玫瑰 范围广大的巨型台风,其西面的风场环流会破坏小型气旋的结构,令其减弱而逐渐把它吃掉。  小跟大 1997 卡斯 跟 安珀 2002 凤凰 跟 风神 2012天秤跟布拉万 并吞不成就变成这种结果。小的气旋绕完一圈后,最后还是受到北方高压驶流场,跟随大的步伐。 互斥 1986 韦恩 VS薇 拉 1991 耐特 VS密瑞儿 2009 芭玛 VS茉莉 2010 狮子山 VS南川 2011 海马 VS米雷 2011 桑卡 VS洛克 此例特色都是左方较小的气旋路径变化多端,走的也慢,而位于右方主导的大型气旋,最后都因为副高减弱而偏北移出而造成互斥。藤原结束后,原来位于左边的小气旋又开始受到华中的中或低层系统主宰,走自己的路。 拉伸 1994 提姆 拉伸 范妮莎 1998 瑞伯 拉伸 亚力士 2012布拉万拉伸天秤 增强中的大型扰动本身的风场边缘,又有发展旺盛的云系独立旋转出来,但仍与较强台风有一空档间隔。随着较强扰动的增强,较弱小的扰动环流被拉长,只维持短时间后即被并入环流云带。不过瑞伯与亚力士位置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例。 天秤和布拉万形成藤原效应 历史现象 历史上出现的多台风现象 1983 台风艾贝(8305)热带风暴班恩(8306)热带风暴嘉曼(8307) 1985台风派特(8512)热带风暴露比(8513)台风斯凯普(8514) 2006 强热带风暴“玛利亚”(0607)超强台风“桑美”(0608)强热带风暴“宝霞”(0609) 2010 强热带风暴“狮子山”(1006)强台风“圆规(1007)热带风暴”南川“(1008) 2011 强台风”纳沙“(1117)热带风暴”海棠“(1118)强台风”尼格(1119) 2012 热带风暴"苏拉"(1209)热带风暴"达维"(1210)热带风暴"海葵"(1211)强台风“天秤”(1214)超强台风“布拉万”(1215) 2013强热带风暴蝴蝶(1321)热带风暴圣帕(1322)热带风暴菲特(1223) 2013 台风“菲特”与“丹娜丝”正形成罕见双台风在福建沿海地区登入 相关资讯 2012年 1 面对2012年第9号、第10号台风可能对江苏省形成的影响,2012年8月1日下午,江苏省及时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回响。双台风同时在24小时内登入中国大陆历史罕见。 2012年第9号热带风暴“苏拉”30日14时加强为台风,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2012年第10号热带风暴“达维”于7月31日早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以每小时30公里至3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根据最新情况分析,第9号台风“苏拉”将对江苏省造成外围影响,第10号台风“达维”预计将于2日傍晚到3日早晨在江苏沿海地区至山东沿海一带登入。台风影响之际又值天文大潮,容易形成强风、暴雨、 *** “三碰头”,防台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2 2012年第14号强台风“天秤”于8月19日08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第15号台风“布拉万”紧随其后于20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4日05时,今年第14号强台风“天秤”的中心8月24日05时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南部海岸线以东约10公里的台湾近海海面,就是北纬22.2度、东经121.0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45百帕。05时15分前后“天秤”在台湾省屏东县牡丹乡登入,登入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45百帕。今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已于24日凌晨加强为强台风,24日05时其中心位于浙江省象山县东南方大约15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0.4度、东经133.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 随着台风“天秤”逼进台湾,“布拉万”向我国东部沿海靠近,其间的双台风效应正逐渐显现。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主任钱传海表示,“天秤”和“布拉万”将会是今年西北太平洋上又一对双台风,其间的双台风效应随着它们之间的距离接近会愈发明显。 从目前的预报结论来看,“天秤”和“布拉万”的路径均会受到明显的双台风效应影响。所谓双台风效应是指两个台风靠近时,它们将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情况由两个台风大小及环流强度决定。日本气象学家藤原(Fujihara)博士于1923年在一系列涡旋实验中首先观测到了此类现象,因此双台风效应也被称作藤原效应。 相比于之前同天出生同天登入的姐妹台风“苏拉”和“达维”,前后脚出生的台风“天秤”和“布拉万”之间的默契更多地体现在成长过程中对彼此的相互影响。天秤”和“布拉万”将会是今年西北太平洋上又一对双台风,其间的双台风效应随着它们之间的距离接近会愈发明显。中央气象台预计,“天秤”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将于24日上午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以后转为西南方向,强度变化不大。“布拉万”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 双台风“天秤”和“布拉万”正在试图展示互旋效应。双台风效应导致“天秤”放缓西行脚步,东边的台风“布拉万”则会一路加紧西北行进,强度逐渐增强。当东侧台风纬度高于西侧台风,强度强于西侧台风的时候,其双台风效应会表现得更为显著。 3 2012年14号台风“天秤”、第15台风“布拉万”正在相互作用,逐渐靠近宁波市。为此,2012年8月23日上午市防汛指挥部及气象、水利等部门召开会商,并提出防御部署要求。 会商分析后认为,未来几天,台风影响我市的可能性很大。据了解,台风“布拉万”呈现4个特点:强度大,未来可能还将有所加强;范围广,两个台风云团密实,可能会带来严重影响;时间长,双台风一前一后,对我市影响历时可能长达一周;变数大,双台风逐步靠近相互牵制,后期移动路径变数较大,增加了防御难度。此外,受台风“苏拉”“海葵”影响的我市众多水毁工程设施还没来得及修复,防汛防台形势较为严峻。 根据会商结论,市防指作出防御双台风部署,要求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部门要抓紧检查水毁工程修复情况,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事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要抓紧修复,尽快消除隐患。要关注海上船只、海塘及养殖区的避风保全工作,及时组织加固渔排和养殖设施,减轻灾害损失。要严防山洪地质灾害、城市防洪和农田内涝的发生。此外,要密切关注水库、山塘、江河水位变化,及时做好预泄预排,禁止超汛限水位运行,确保水利工程安全。 2009年 2009年8月5日,第7号热带风暴“天鹅”在广东省台山市沿海登入。与“天鹅”同一天生成的今年第8号热带风暴“莫拉克”也于5日下午加强为台风。 “莫拉克”和“天鹅”距离较远,7日前两者间无相互影响,此后随着距离接近,相互作用会明显起来,从而可能产生“莫拉克”移速加快、“天鹅”移速减慢等“双台风”效应。 台风“莫拉克”7日凌晨进入东海海面,然后逐渐向福建北部到浙江中部沿海靠近,于7日下午到8日上午在这一带沿海登入,登入时风力将达13级(38米/秒)。 所谓“双台风”效应,是指两个台风靠近时,它们将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要产生“双台风”效应,两个台风距离必须要在1500公里以内。“天鹅”和“莫拉克”两个台风相距2000公里,暂时没有出现“双台风”效应。但“天鹅”登入移动缓慢,万一不飞进内陆,而是急转弯飞回海上,一旦“莫拉克”追到东海来,那么出现“双台风”效应的可能性就大了。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阮煜琳)今年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23日上午在广东省沿海登入后,强度并未减弱,于23日16时50分在广东省吴川市沿海再次登入,并给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带来狂风暴雨。中央气象台专家表示,“海马”和今年第5号热带风暴“米雷”相互之间产生了双台风效应,“米雷”的强度还在增强,未来将会自南向北给中国东部沿海带来大风降雨天气。 21日,今年第四号热带风暴“海马”在南海东北部海面生成,22日,第5号热带风暴“米雷”又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海马”、“米雷”接踵而至,相互之间产生了双台风效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分析说,由于“海马”和“米雷”相互之间产生了双台风效应,致使“海马”的移动速度缓慢,前期路径和后期路径出现偏差,推迟了“海马”的登入时间。“海马”移动路径仍缓慢多变,因此广东、海南、广西部分地区的强降雨将持续2-3天,需注意加强防范。 受双台风效应影响,“海马”23日上午在电白与阳西交界沿海登入后,于中午12时前后再次南落电白近海,并于16时50分在广东省吴川市沿海再次登入,登入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预计,“海马”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 22日下午生成的第5号热带风暴“米雷”,23日8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约66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预计“米雷”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24日以后移速加快并向中国台湾东部沿海靠近,25日向浙江东北部一带沿海靠近,之后沿中国东部近海向北移动。 许映龙说,现在“米雷”的中心正在重组,中心还会发生跳跃,随着强度的增强可能会升级为台风。由于后期移动路径较快,将会自南向北给中国东部沿海带来大风降雨天气。但是“米雷”后期的移动路径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不排除在华东沿海登入的可能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中央气象台预计,受“米雷”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23日至27日,菲律宾以东海面、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南海中南部海面、台湾以东洋面、台湾海峡至辽宁沿海将先后有7~9级大风。25日至27日,台湾将有暴雨或大暴雨,浙江东部、上海、江苏东南部、山东半岛、辽宁东南部等地将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 许映龙说,台风具有一个群发性的特点,如果某一个时段,赤道辐合带比较活跃,大气环流和海洋条件很适合台风发展,那么同时生成多个台风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不过从常年平均来看,截至目前,今年中国出现的台风数量和常年平均数量大体持平。


什么是双台风效应 双台风效应的定义是什么

  导语:最近有新闻报道双台风,有许多朋友听到后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双台风效应?双台风效应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双台风效应

  双台风

  双台风效应又叫藤原效应,是指距离相近的两台风相互作用,台风外围云系相互影响,导致台风路径和强度产生变动,两台风绕着中心连线上的轴线心做逆时针旋转的运动形式,从而影响台风的形态、强度发展及路径。

  双台风将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的位置,依两个台风的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之强度来决定。

  多台风是指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同时出现3个或3个以上达到风暴级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的情况,不论它们之间间距大小。按照同时出现的热带气旋数目,依次称为三台风、四台风或五台风,等等。

  在一定距离内,当同时存在两个台风时,则台风的路径预报变得复杂,因为必须考虑两个台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很难定量表达,只有一些定性、经验的、统计结果。

  如果热带辐合区很强并延续时,在其中可以同时生成许多漩涡。他们一个个常沿着热带辐合区西移,移动过程中有些可迅速加深和发展,结果出现几个(3-4个)台风并存的局面。太平洋的多台风经常出现在盛夏和秋季。研究指出,多台风同时发展的时候,这时西太平洋辐合区中最常出现3个台风,很少出现4个。当3个台风同时生成时,常常集中在三个区域:一个在南海、一个在菲律宾—关岛间洋面、另一个在马里亚纳群岛一带,他们之间距离大致相等。

  台风分类

  过去我国习惯称形成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按照其强度,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的通知,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划分为六个等级:

  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最大风力6~7级,(10.8~17.1米/秒);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最大风力8~9级,(17.2~24.4米/秒);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力10~11级,(24.5~32.6米/秒);

  台风(Typhoon),最大风力12~13级,(32.7~41.4米/秒);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力14~15级(41.5~50.9米/秒);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力≥16级(≥51.0米/秒)。

  台风来临前注意事项

  在房间里:

  备好应急物品,关好门窗,加固;防止室内积水,可在门口安放挡水板或堆砌土坎;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确保安全;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室外易被吹动的物品要加固;清理排水管道;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转移到安全住所;尽量不要安排外出活动。

  在街上:

  尽快抵达安全地点;在海岸附近或海上;海涂养殖人员、临时工棚人员等要及时转移;出海船舶尽快返港避风,人员上岸。

  台风过境时

  在房间里:

  断电;尽量避免使用电话;未收到台风离开的报告前,即使出现短暂的平息仍须保持警戒;如果无法撤离至安全场所,可就近选择在空间较小的室内躲避,或者躺在桌子等坚固物体下;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应撤至底层。

  在街上:

  切勿随意外出;在海岸附近或海上;不要在河、湖、海堤或桥上行走;海上船舶必须与海岸电台取得联系,确定船只与台风中心的相对位置,立即开船远离台风。

  台风过境后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注意安全;抢救伤员:室内空气流通,保暖;不要给昏迷者喂流食;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不要过度劳累。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健康及安全问题,包括化学物品泄漏、电力系统瘫痪、道路毁坏、煤气管道损坏以及生命损失等。

  发现有路灯电线低垂断落、路灯灯杆倾斜倒地、路灯配电箱、灯杆被水浸泡等情况,请勿靠近,并请及时拨打抢修热线。


2012年8月一共来了多少台风?

2012年8月一共来了7个台风(其中12号台风鸿雁影响日本):
2012年8月3日登陆浙江的第09号台风苏拉
2012年8月3日登陆江苏的第10号台风达维
2012年8月8日登陆浙江的第11号强台风海葵
2012年8月10日登陆日本的第12号热带风暴鸿雁
2012年8月17日登陆广东的第13号台风启德
2012年8月24日登陆台湾的第14号台风天秤,目前仍然在南海打转
目前正在往浙江沿海方向移动,26-29日对我国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沿海,以及辽东半岛、东北地区讲造成重大影响的第15号超强台风布拉万


2012年8月2号台风在哪里登陆

今年第9号强热带风暴“苏拉”于7月30日下午加强为台风,30日17时其中心位于台湾省花莲市东南方大约5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0.5度,东经124.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
预计,“苏拉”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
受“苏拉”影响,30日20时到31日20时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将有8-10级大风,“苏拉”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有11-13级大风,阵风可达14-15级;台湾海峡、南海东部和南部海域、东海南部海面将有7-8级,部分海域将有9级大风,阵风可达10-11级。

“苏拉”台风将于8月3日可能会在浙江沿海登陆。


上一篇:向量的数量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