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啊1985年至2018年共实施的第几个五年普法规划
2019年是第7个普法年,国家自1986年起连续开展了七个五年普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自198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以来,我国普法宣传工作已经走过32个年头! “五年普法”的由来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逐渐成为各方面的共识。那时,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或人大常委会已作出向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并付诸实践。 1985年6月,中宣部和司法部在京联合召开了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随后,中宣部和司法部拟定了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报中共中央、国务院。 为确保全民普法规划更好地实施,1985年8月20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草案)》的议案。三个月后的11月8日至2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举行,把这个议案列入了议程。 我国普法“一五”规划的诞生和实施,历程艰辛。当时,我们提出的全民普法规划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考虑到这项工作光靠司法行政机关、公检法机关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没有全党动员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司法部提交了“一五”普法决议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多数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赞成,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普法规划难以实现。有一天,彭真同志叫我过去,他对我说:“我看了常委会的简报,有些人认为普法规划难以实现。中国有80%的农民,文化程度很低,很多都是文盲,要在五年之内普及法律知识,的确不容易做到。人大一旦形成决议,如果实现不了,那便是违反决议。你的看法如何?”我说:“规划是能够实现的。因为群众有学法、用法的迫切要求,而且,普法的标准不高,是普及法律常识而不是法律知识。另外,所谓基本普及是指60%的公民学懂了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十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本常识。”彭真同志听了我的汇报后说:“决议草案可以提交大会表决。一旦表决通过了,你们就要努力工作,保证实现。” 1985年11月2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由此开始了在亿万人民群众中普及法律常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宏大工程。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的通知。“一五”普法规划用法律形式加以肯定,这就有了权威性。党中央和国务院发了文件,号召力就更大了,可以动员全党来贯彻这个决议了。随后,我们分头召开了全民普法贯彻实施会议。首先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普法工作会议,全国各省省委宣传部长、司法厅长都来参加了。当时中宣部部长邓力群同志十分支持。开会时,他正在外地,被我打电话请回来。我作工作报告,他作大会总结。这个会议开了以后,全国层层贯彻,一直到县到区到乡镇…… 普法让党政领导干部知道必须依法办事。从“一五”普法以来,领导干部就一直是普法的重点对象,而法制讲座则是在领导干部中普法的重要方式。通过对领导干部的普法来推进依法行政,是普法的一个硕果。
一五普法活动在全国展开此后每隔几年制定一次普法规划
五年国家自1986年起连续开展了七个五年普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每次都有五年总体规划和每年年度计划。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学习宣传宪法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和重点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学习贯彻宪法的热潮,增强全社会的宪法观念,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宪法意识。主要内容:深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要将宪法学习宣传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宣传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公民牢固树立法律至上、崇尚法治、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有没有八五五普法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八五普法,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摘要】
有没有八五五普法【提问】
[开心]您好,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帮您查询到:八五普法,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回答】
2021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2021 - 2025年)》并发出通知。【回答】
八五普法六进有没有【提问】
有的,红花岗区税务局扎实开展普法“六进”活动,开启“八五普法”新征程 。【回答】
一、送法进机关、进单位,助力依法行政工作二、普法宣传进乡村,法治观念入人心三、普法宣传进学校,法治教育促成长四、普法宣传进社区,法治意识入民心五、普法宣传进企业,法治护航促发展【回答】
七五普法是什么
是对公民进行的司法普及工作。根据中国人大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可知七五普法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通知指出,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七五普法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引领好全民普法工作、二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三是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四是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五是着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六是加强党对全民普法工作的全面领导。
普法的含义是什么?
普法的含义是普及法律常识的简称,普法的对象是国家居民,普及的法律常识是居民必须要理解的法律。这种法通常是法律中最简便的一种。人们要更好地做到知法、懂法,就非得尽可能地掌握法律里所包涵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弄明白有关的术语、词汇的基本意思不可,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别的途径,只有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学习。 普法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教育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妇女权益保护法》、《国防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禁毒禁赌条例》以及与青少年教育及成长、与学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条例、规程和国家、省、市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
普法是什么意思啊?
普法宣传,普法宣传是普及法律常识宣传的简称。是我国在全体公民中进行大规模普及法律常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旨在使全体公民增强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义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理论宣传。政治理论宣传是为当前政治服务的;宣传的目的,是要通过理论武器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在群众中形成统一的思想和巨大的凝聚力,加速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这种宣传本身已超出学术范围,是一种政治行为,要按照政治要求来指导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