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古诗
1、碧玉妆成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 《咏柳》
2、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长堤未见风飘絮,广陌初怜日映丝。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闲花野草总争新,眉皱丝干独不匀。乞取东风残气力,莫教虚度春。 --唐顾云 《咏柳》
3、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锁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明杨慎 《咏柳》
4、天下风流无绿杨,生意别离乡。柔根恐是离肠结,未折长条先断肠。 --宋石延年 《咏柳》
5、娇黄染不成,藏鸦未稳早藏莺。行人自谓伤离别,枉折无情赠有情。 --宋薛美 《咏柳》
6、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往事思量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明夏完淳 《梅咏柳》
7、日近烟饶还有意,东垣西掖几千株。牵仍别恨知难尽,夸炫春光恐更无。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天应绣出繁华景,处处茸丝惹路衢。 --唐李咸用 《咏柳》
8、春到枝枝是绿丝,秋来叶叶是愁眉。灞桥何限经行者,不记寻花击马时。 --宋王克功 《咏柳》
9、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春皱。 --宋苏轼 《洞仙歌咏柳》
10、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唐薛逢 《咏柳》
11、风外挂帘夸软甚,雨中盘砌奈长何。草木缘何事,听唱骊驹尔最多。 --宋文同 《咏柳》
12、烟柳青青叶已齐,半帘红日小莺啼。玉栖人静悲横笛,惟有东风吹向西。 --明潘氏 《咏柳》
13、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唐吴融 《咏柳》
14、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向我无言眉自展,与人非故眼犹青。萦萦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宋王 《咏柳》
15、照影盈盈拂自垂,受风缕缕弱还吹。关山笛里《思归引》,灞水桥边恨别枝。翠黛莫因春去损,纤腰乍向月明移。可怜空傍章台老,欲惜凋零更有谁。 --明康彦登 《咏柳》
16、涌金门外柳如金,不来成绿阴。折取城里去,教人知道是春深。 --明日本贡使 《咏柳》
17、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宋曾巩 《咏柳》
18、绿蛾缘条立春后,金蛹抱花寒食前。行人折罢自欲去,更罥长梢留客鞭。 --宋文同 《咏柳》
19、未歇,乍到秋时节。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清纳兰性德 《淡黄柳咏柳》
20、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唐韩偓 《咏柳》
咏柳古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高高的柳树就像用碧玉装饰而成,万条低垂的柳枝犹如绿色的丝带。不知道这细叶是由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注释:碧玉:青绿色的玉。这里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古文中的数量词并不一定表示确切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很多的意思。绿丝绦(tāo):绿色的丝带。这里比喻轻柔婀娜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细叶:指柳枝上长出的新叶。裁:裁剪。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似:如同,好像。作者简介:贺知章(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吴中四士”之一。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写景抒情之作,较清新通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贺知章奉诏告老回乡,百官送行。他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此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即景写下了这首诗。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充分表现出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诗人别出心裁地将“二月春风”比喻为“剪刀”,再用拟人化的“裁出”动作,使视之无形的春风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一问一答,跳脱有致。
《咏柳》全诗怎么写?
《咏柳》全诗如下:【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诗人简介: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咏柳古诗
1、原文:咏柳作者: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赏析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