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1.血流淤滞状态血液淤滞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由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缓慢,淤滞,促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左髂静脉易受右髂动脉骑跨压迫(Cockett综合征),造成远侧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血栓形成。2.血液高凝状态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产后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易形成血栓。另一类由于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造成的AT-III、PC、PS和t-PA等的降低或活性异常,称为“遗传性血栓综合征”,也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3.静脉壁损伤静脉壁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常见有机械性损伤,感染性和化学性损伤时,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暴露,血小板随后黏附其上,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同时在血小板凝血酶的作用下,通过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PGG2、PGH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形成血栓。
以下肢静脉血栓为例,说明血栓形成的条件和结局
下肢静脉血栓,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浅静脉血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包括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静脉血的高凝状态。尤其是手术所导致的创伤、应激和下肢制动,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下肢静脉血栓,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常表现为下肢肿胀、胀痛、皮肤发紫、下肢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常可造成肺动脉栓塞,导致患者猝死。
所以术后要求患者常下地活动,不轻易使用止血药物,卧床期间多活动双下肢和对双下肢进行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什么治疗方法?
1、支持治疗:对于病情相对比较稳定的患者来说,应该要注意卧床休息,在休息期间,还需要抬高患肢,坡度以15-30°为宜,这样有利于促进静脉的血液回流,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2、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以后,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采用药物的方法来进行保守治疗,一般情况下,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使用一些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低分子肝素钠等抗凝药物来进行辅助治疗。
3、溶栓治疗:目前,可以用于溶栓治疗的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等。患者只需要从上述这些药物中,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治疗,便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期间,必须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监测,以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4、手术治疗:采用急性发作期间的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进治疗。在临床上,一般可以使用微创手术治疗,这一手术方式采用导管溶栓、机械取栓或者是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这样可以阻拦脱落的深静脉血栓,防止患者出现肺梗塞的情况。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
下肢静脉血栓怎么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分为浅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浅静脉血栓来说,主要是因为曲张静脉下肢的静脉曲张所引起的血液回流慢,在曲张静脉内停留时间比较长,凝血系统启动在曲张静脉内形成血栓。对于深静脉血栓,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第一个就是静脉回流的缓慢,这是因为深静脉不通畅、下腔静脉不通畅或者是心脏这些原因泵功能不全所引起的血流回流慢。第二个就是静脉血液的高凝状态,比如自身免疫病、肿瘤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引起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的状态。还有血管壁受到损伤,这样能够1月余血管形成深静脉血栓,给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制造了一种优越的环境。治疗上主要通过抗凝,对于浅静脉血栓,在消肿抗凝的基础上可以切除长血栓的那些浅静脉。对于深静脉血栓,除了抗凝、消肿,还要抬高患肢,还要避免运动。因为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会导致肺栓塞。出现肺栓塞,有可能会是致命性的,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果血栓比较多,可以采用溶栓治疗,也可以采用手术清除血栓的方式,具体情况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下肢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下肢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种状况。一是血液的粘滞性增高,或者是下肢静脉的内壁出现了损伤、血液流速的改变,这三种情况任何一种情况发生异常就会出现静脉血栓。譬如当下肢出现损伤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下肢静脉内壁的损伤,会形成血栓。如果是病人有肿瘤,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这样也会出现血栓,当正常情况下,如果长期的坐立,长期的卧床休息,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循环受影响也会出现血栓。当患者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多数情况下,患者会感到下肢局部不舒服,可能有胀疼,或者局部有热的感觉,如果仔细看皮肤会有点红肿,当出现静脉血栓的时候,病人可以看到沿着静脉走向的部位下的有一条红色的或者是紫红色的条索状物,用手触压会有局部的疼痛。
下肢静脉血栓怎么形成的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即是综合因素所致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单纯血流滞缓不足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同样内皮细胞层出现裂隙,基底膜的内膜下胶的显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内膜,导致凝集过程的发生。
静脉血栓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红血栓或凝固血栓组成比较均匀血小板和白细胞散在分布在红细胞和纤维素的胶状块内;②白血栓包括纤维素成层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只有极少的红细胞;③混合血栓最常见包含白血栓组成头部板层状的红血栓和白血栓构成体部红血栓或板层状的血栓构成尾部